標籤彙整:素養教育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2019 / 5 / 10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身為兩個孩子(老大 7 歲、老二 1 歲 11 個月)的母親,長期追蹤蔡依橙醫師臉書時,特別容易被教養文章給吸引,是最正常不過的吧!

 

特別是在這個訊息瞬息萬變又巨量急馳而來的時代,光是在 Google 打入個「嬰兒睡眠訓練」,就有「769,000」項的搜尋結果,然後各家各派在「父母與嬰兒同不同房」、「給不給安撫」、「主動或被動給安撫」華山論劍,各有勝場。

 

這只是「睡眠訓練」,還沒談到「母乳 / 配方奶」、「吃手指 / 吸奶嘴」、「副食品泥派 / BLW 派」,或者孩子更大進入學齡時,「體制內 / 體制外」、「自然發展 / 規畫培養」等等,這種種的「選擇」。

 

每次的選擇不總是篤定的,「懷疑」經常來敲門,我有時關門不理,有時虛掩門隙對視,有時懷疑狠狠的撞門而入,撞得我好痛。養育老大時的跌跌撞撞,我悟出了個道理:教養孩子沒有「絕對正確」的決定,只有「相對適合」的作法。

 

家長陪伴孩子的質與量、家庭經濟狀況、價值觀、周遭資源與支援系統網縝密的程度、孩子的天生氣質,生理與心理的,都影響著我們「做選擇」、「下決定」。

 

每個家庭都獨一無二,教養孩子的方式百花齊放這是理所當然。對於齊放的教養百花,我總是十分好奇的研究,也許裡頭就藏著一朵「相對適合」我們家、我的孩子的教養之花。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288
2019 / 5 / 10

克服靜摩擦力,直接踏出第一步!

 

作者:和謙診所 林禹喬 院長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288

 

 

週末參加了蔡依橙校長的《素養教育工作坊》,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工作坊形式的課程,以往都是參加新思惟的年度活動。蔡校長講解他是怎麼引導家裡國小的小朋友使用網路、iPad 查資料、寫知識學習單、整理成部落格,或是用程式輸出成果,真的是很不簡單,也正好解決了我一個痛點。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824
2019 / 5 / 10

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

 

作者:獨特森林微電腦控制(瑞智企業社) 林明忠 負責人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824

 

 

這次上課後,我最深的體會是: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並沒有輸贏優劣、陪伴過成怎麼樣才是贏。

 

我的女兒今年已經七年級,比班上大多數家長的孩子年紀大一些,我從她小時候,也和許多家長一樣盡力的陪伴、照顧她,彼此的互動是生活中很大的樂趣,也共同創造了許多回憶。

 

 

很少想到要讓孩子主動「輸出」

 

之前在陪孩子的過程,其實我的腦子裏面很少放入「輸入-思考-輸出」的概念,大多給的都是輸入,很少有主動設計思考和輸出的互動。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504_0980
2019 / 5 / 10

孩子的連續發問,是差點錯過的學習機會。

 

作者:台東縣東海國小 曾琪 老師

 

 

literacy_20190504_0980

 

 

過年前,報名了不便宜的工作坊,對於體制內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內心挑戰,慣性參加制式研習、免費研習,花費一筆這麼大的經費,去參加一場可能在教室內無法執行的活動,需要一點衝動。

 

做教案做到半夜,偷偷在網站上報名並立馬刷卡付費,接下來,腦中不斷的對這場研習,有很多的想像,內心對於這場工作坊,有股「高級」的憧憬。

 

 

讓孩子能自主學習

 

最近在學校一直在依據 108 課綱,做 12 年國教的校本課程,對於三面九向的圖,很熟悉卻也感到陌生。蔡校長一開始秀出投影片並說,這比較像是某宗教的教條圖示,讓大家都笑了出來,確實,每次看到這圓圓的圖案,讓我的眼睛也變得像丸尾一樣,轉了很多圈的暈眩啊!

 

蔡校長開示:教孩子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自主學習,是爸媽最希望看到的最佳狀態,但如何不打壞學習的胃口,卻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504_0972
2019 / 5 / 10

不只孩子,家長也很有成就感!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心智科 黃文怡 臨床心理師

 

 

literacy_20190504_0972

 

 

當寶寶還在肚子時,考慮的是健康問題;當寶寶出生後,考慮的是發展問題;當孩子開始進入幼稚園,考慮的是興趣問題;當孩子進入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後,考慮的是教育問題。

 

為人父母,難免總是替孩子考慮,從健康、發展、興趣與教育,為的都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快樂,以及想讓孩子擁有各式各樣的特質,舉凡貼心、包容、分享、友愛、創意、成長、問題解決、有智慧等等充滿著父母的希望與期望。

 

 

素養教育,怎麼準備?

 

隨著 12 年國教課綱預計要進行素養導向教育開始,對於家長來說是個難題,到底素養是什麼?素養教育要教什麼?以及要帶給孩子的是什麼?這些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更開心,還是更困難?

 

學習新事物對大腦來說,需要花更多的力氣與資源,但也是很好的訓練,不過,沒有足夠學習動機的支撐下,學習新事物也會帶來更多的挫折與無力。

 

閱讀更多 »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197
2019 / 5 / 10

別人帶小孩為什麼能寓教於樂,原來秘訣在這。

 

作者:台中榮總 腎臟科 莊雅雯 醫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197

 

 

出發前的心理小九九

 

其實這次參加這個工作坊,並不是真的瞭解「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只是純粹在觀看蔡校長的部落格時常感嘆,「為何別人出去玩都能寓教於樂,而我帶小孩出去玩,只覺得在灑大錢,還常常氣得要死?」

 

為了得知這其中的奧妙,便又不知死活的 在新思惟推出素養教育課程時,火速報名,好在這次的課前作業,看起來並不難,只是要思考最近的出遊經驗或是即將出遊的地點,對於這種作業,當然是當作沒看到 思考了一番,就開心的準備去上課了。

 

 

素養教育:這次教改玩真的

 

上課開始,當然不免俗的要介紹一下何謂素養教育。說真的,教育部那張素養教育圖,真的超像轉法輪的,有看沒有懂。經過蔡校長的介紹後才知道,原來是指將跨領域的知識,經過閱讀並思考,加上圖文並茂,可以透過網路搜尋,生活技能知識培養加上學校教育,來培養小孩的能力。

 

經過以上的介紹,各位看官應該還是看不懂,總之就是讓小孩從做中學,而不再只是填鴨教育。至於成不成,最重要的一句話我聽到了:這是大考中心以後出題的方向跟重點,這麼說,各位父母老師應該馬上就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了,這次是玩真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