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玲
為什麼想上這門課?我在報完名後認真問自己。
回頭翻閱我的筆記本,當初寫下這些原因:想成為孩子的養分供應者;想自我成長,想成為能引導孩子學習的媽媽;想幫孩子打好根基,能有好的態度及工具,支持他的好奇心、學習欲望及面對困難的方法。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樣,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摸索方向。
作者:慧玲
為什麼想上這門課?我在報完名後認真問自己。
回頭翻閱我的筆記本,當初寫下這些原因:想成為孩子的養分供應者;想自我成長,想成為能引導孩子學習的媽媽;想幫孩子打好根基,能有好的態度及工具,支持他的好奇心、學習欲望及面對困難的方法。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樣,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摸索方向。
「設計教案會不會很難?」、「回家可以馬上應用嗎?」、「小孩會願意寫考卷嗎?」許多家長課前的擔憂,經過一整天的教學和互動實作,任何生活大小事都可以成為素養教材。
「整個工作坊從報名到上課都非常用心,整體滿意度是我參加眾多工作坊最棒的。當然課程內容更是非常實用,回家可以立刻應用。」
不只蔡校長在課中的教學,工作坊還有在教育第一線服務的教育專家,擔任互動實作的助教,不論是時事觀察、電玩成癮、藝術創作、多元閱讀等領域,都能獲得最實用的建議。
教案不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孩子。透過現場講師與助教的協助,家長不僅能用教案了解孩子的興趣,也能藉機觀察孩子的學習程度,增加與孩子相互瞭解的機會。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作者:蔡依橙
當他發現爸爸媽媽都在用 Google、Word、Excel、寫部落格,我們又帶著他們用,在 3C 產品使用的早期,就會建立「這是我的工具」的概念,而非「這是我的玩具」,一開始就往「成為數位工具的主人」的路上走。
作者:蔡依橙
人的成長,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們受教育,嘗試讓我們原初衝動無知的本性,學會理性思考與科學論證,然後我們發現,其實理性跟科學並不能解釋一切,人類社會中總有那麼多明明愚蠢,但卻一再重複的事情發生。
於是,許多人寧願放棄自己學習多年的科學和理性,轉而投向玄學、宗教與話術的懷抱。
看著世界如此,我也深受其苦,但卻不願意背棄「明明那麼有威力,卻只因為不能解釋世界的全部,而暫時居於弱勢」的科學和理性。
Dan Ariely (丹‧艾瑞利)的書與演講,就是來補足這部分的:讓「理性人」精確地理解「不理性」。(豆知識:Ariely 念做 AE-ree-eh-lee。)
作者:新光國小 李郁璇 老師
自 108 國中會考落幕後,我們不難察覺整個考試命題的走向做了很大的調整。尤其,情境化的試題素材與題幹式的長文,更直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今年寒假,我帶著四年級的學生做非洲豬瘟的專題探討,從事件的起源、過程的轉折以及現況分析,連我自己都收穫很多。
因應眾多學員反應,2019 下半年好評加開!
現代父母必修的教養課程,開放報名!
暑假上課,課後馬上應用,創造珍貴回憶。
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效果令人驚豔!
2019 年 8 月 10 日(六)9:00a – 4:20p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