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寶養育中心 吳芳姿 執行長
平時帶小孩出門旅行時,常隨口補充知識,或是順手用手機查資料,提升他們對景點的歷史、地理的了解。我向來自認幫小孩補充了不少知識,但上完這次的工作坊,沉澱了一天自省,歸納出自己的教法有兩個特別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我只想到我自己
首先,過去教導小孩,我往往是教「我有興趣的」和「我認為小孩該知道的」。在資料的蒐集、整理、輸出過程中,完全依照我的立場和想法,難免會先入為主、有失偏頗。
但在蔡校長的解說下,我深自反省,明白應該納入小孩觀點,增加「小孩想知道的」(倒不見得是想「學習」)以及「能與小孩的興趣有所連結或進一步延伸的」知識。
考量孩子的年紀設計學習單
我仔細地反覆看過這次工作坊得獎的學習單,命題十分精準,由淺入深,讓孩子先獲得初步成就感後,以此奠基,再去挑戰難度更高的題目。此外,一本書內容再豐富,也需要合適的排版,方便讀者閱讀、吸收。知識亦然,過去的我,偏重以口語或純文字傳遞知識,很少考慮利用圖片、多媒體影音,沒有考量到低年級的孩子仍需要文字以外的刺激。
其實這次眾學員上傳的學習單中,命題精準的份數不少,但最後得獎者能勝出的關鍵,除了命題適齡適量、貼近孩童生活之外,圖片的選擇與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搭配學習也是一大特點,而這些正是我過去從未考慮過的細節。
挑食的小孩居然被米其林餐廳打動
八歲的女兒前兩週告訴我:「媽咪,我們可以找一天去吃米其林餐廳嗎?」我嚇一跳,問她為什麼。「我在書上看到過米其林評鑑的相關介紹,我想知道那些餐廳到底是好在哪裡,才能得到米其林星星。」
當時的我不假思索便回答:「那些餐廳都是吃氣氛的啦!你一個小孩子又不懂!」
她卻回我:「我知道餐廳不見得會合我胃口,我看書上拍的餐點照片,也覺得那可能不是我會想吃的菜,但我就是想知道那間餐廳為什麼會得獎,我想親眼看看擺盤有多美,餐點的設計和一般的餐館有什麼不同。」她的回覆令我大吃一驚,我當下便答應她一定會找機會帶她去體驗。
這次得獎的學習單也讓我有類似的感觸。如果一間餐廳能設計出讓挑食的小孩,看到平時令他反胃的食材都還能食指大動,那麼再生硬艱澀的知識,是不是也能以新的樣貌包裝呈現,讓孩童感興趣,甚至躍躍欲試、勇於挑戰呢?
(橙編按:這是很少見的慧根啊!建議進一步可觀賞 Netflix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小弟介紹文請見此。)
課程內容就像體驗一次米其林餐廳
得獎學習單列出的問題,不見得是適合所有的小孩,畢竟每個小孩可能會有自己特殊感興趣的主題,就像點餐時每個人有各自喜歡的口味一樣。
在這次的工作坊中,蔡依橙校長以米其林主廚研發菜單般的細膩心思,規畫學習單,將不合口味的內容,美化成小塊入口並消化的知識,猶如去餐廳用餐時,每一道菜所利用的食材,不見得是顧客特別想吃的,但總能透過佐料、擺盤、特殊的烹調手法,將看似衝突的食材完美結合,讓顧客在驚嘆主廚巧思之餘,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嘗。
料理通常從開胃菜、麵包等依序而上,一份好的學習單在問題的排序上,也有相應要考量之處。最後,再以一個能增進互動經驗或是輕鬆快樂的題目收尾,恰如一份套餐總會以精緻的甜點結尾,饒富趣味,讓應答者與用餐者能以愉悅的心情再三回味。
這次工作坊在學習單的編排設計上的確讓我收穫甚多,但最有意義的收穫,是能換位思考,從「我」的角度帶「孩子」學習,改變為從「孩子」的角度「一起」學習。攝取知識不像是去「吃到飽餐廳」用餐般狼吞虎嚥、撐破肚皮,而是像去高檔餐廳般細細品味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即便淺嚐輒止,也能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