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2019/01/13 (日) 第二梯次

01_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_literacy_20190113_1409
2019 / 3 / 11

世界通用的素養教育:澳洲公立小學學習狀況分享

 

作者:新光醫院 心導管室 蔡銘松 放射師

 

 

01_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_literacy_20190113_1409

 

 

澳洲小學分為三個種類:公立、私立、天主教或是獨立學校。

 

國小以三個 stage 來區分:stage 1 一、二年級,stage 2 三、四年級,stage 3 五、六年級。分班方式採「混齡編班」,例如,老三上一年級,班上有一些學生可能是接近二年級的年齡,有少數會是接近大班的年齡,混合編班。每個年級,每一班大約 25-28 位學生。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113_1485
2019 / 1 / 18

透過教案,認識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

 

作者:陽大附醫 麻醉科 黃俊硯 主任

 

 

literacy_20190113_1485

 

 

孩子面對截然不同的世界,家長怎麼準備?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寶,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出類拔萃。但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家長除了養家活口之外,還必須分出更多精神思考小孩的未來。教改過去的經驗,讓家長對國家教育制度缺乏信心,知識普及化、AI 與機器人提供更多服務的背後,代表孩子將來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現在的學習方式是否正確?是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113_0312
2019 / 1 / 18

不只是出考卷,還有系統化的素養教學。

 

作者:Millo Games Inc. 徐熙灝 CEO, Co-Founder

 

 

literacy_20190113_0312

 

 

在網路上追蹤蔡校長的文章很久了。內容除了各種知識性的分享之外,也常見到蔡校長對於小孩教育的思考與實作。看到蔡校長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面對面分享,沒有經過老婆同意就先報名了 XD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113_1071
2019 / 1 / 18

課程給了家長實用的工具及方法

 

作者:嘉義縣豐禾牙醫 林宜萱 牙醫師

 

 

literacy_20190113_1071

 

 

貧乏的家長,如何帶孩子邁向多元領域?

 

對於小孩的教養,自己一直以來一直是邊學邊看,不斷嘗試、學習、修正。但有時也很惶恐,自己所知其實挺有限的,尤其後來大多時間都在鑽研自己的工作領域,對素養所強調的跨領域知識好像都很陌生,這麼貧乏的自己,如何帶領孩子邁向多元的領域?

 

看到新思惟開辦關於親子的課程,十分感興趣,雖然覺得費用挺貴的,但還是報名了,期許自己能有更寬廣的見解,更有能力培育自己的小孩。

 

課程中首先讓我們瞭解「素養教育」勢在必行,畢竟在台灣注重升學的環境,教改已經往這方向前進,當家長的我們只能加以配合。蔡校長也提醒我們,過渡期間的五年,差距會越來越明顯,不改變就跟不上時代,但學校教育,會遇到怎樣的環境,原本就較難掌握及要求。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113_0427
2019 / 1 / 18

不再焦慮,有信心陪伴孩子長大。

 

作者:大安中醫診所 邱鈞翊 院長

 

 

literacy_20190113_0427

 

 

自從上次參與《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自學潮流、光速世代、優質陪伴、體制教育等,相關的書籍與資訊也都更加爆炸,而 108 年度課綱也即將開始,雖然孩子還在學齡前,但本著未雨綢繆的精神也詳看了教育部公布的內容,除了花費許多精神看著「精美而複雜」的圖表外,也看到公布關於素養教育的考題。

 

只能說時代真的在改變,家長若沒有更新內容照著以往的步調來教小孩,真的是不行。看到蔡校長分享許多關於教養的資訊,以及他兩個小孩的教育模式,也開了《素養教育工作坊》,於是就繳費參加了!

 

閱讀更多 »

literacy_20190113_1366
2019 / 1 / 18

對素養教育的準備,更有信心不徬徨。

 

作者:宜蘭平安藥局 呂純卉 藥師

 

 

literacy_20190113_1366

 

 

在教養路上,父母也是跟著小孩的年齡發展,不斷學習,但難免不乏觀念相左的打擊者。長輩們看我們花心思花金錢,偶爾暗示性的提醒:「未來是你們自己的人生,不要把錢都投注在小孩身上。」

 

我自認選購繪本及益智玩具前,都再三比較教育性及實用性,但難免會因為長輩的關切,而徬徨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向。今天上完課後我覺得,不只篤定用心經營教養這條路是對的,更發現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進步的地方。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