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2019 / 5 / 10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身為兩個孩子(老大 7 歲、老二 1 歲 11 個月)的母親,長期追蹤蔡依橙醫師臉書時,特別容易被教養文章給吸引,是最正常不過的吧!

 

特別是在這個訊息瞬息萬變又巨量急馳而來的時代,光是在 Google 打入個「嬰兒睡眠訓練」,就有「769,000」項的搜尋結果,然後各家各派在「父母與嬰兒同不同房」、「給不給安撫」、「主動或被動給安撫」華山論劍,各有勝場。

 

這只是「睡眠訓練」,還沒談到「母乳 / 配方奶」、「吃手指 / 吸奶嘴」、「副食品泥派 / BLW 派」,或者孩子更大進入學齡時,「體制內 / 體制外」、「自然發展 / 規畫培養」等等,這種種的「選擇」。

 

每次的選擇不總是篤定的,「懷疑」經常來敲門,我有時關門不理,有時虛掩門隙對視,有時懷疑狠狠的撞門而入,撞得我好痛。養育老大時的跌跌撞撞,我悟出了個道理:教養孩子沒有「絕對正確」的決定,只有「相對適合」的作法。

 

家長陪伴孩子的質與量、家庭經濟狀況、價值觀、周遭資源與支援系統網縝密的程度、孩子的天生氣質,生理與心理的,都影響著我們「做選擇」、「下決定」。

 

每個家庭都獨一無二,教養孩子的方式百花齊放這是理所當然。對於齊放的教養百花,我總是十分好奇的研究,也許裡頭就藏著一朵「相對適合」我們家、我的孩子的教養之花。

 

 

採集教養之花,生物多樣性。

 

蔡校長的教養之花,便是我採集的重點對象。

 

陸陸續續藉由蔡校長的閱讀筆記書單,購入了幾本教育 / 教養相關的書。若說《階級世代》用冰冷的數據戳破了「教育能讓階級流動」的神話,看得中產階級的我心驚膽戰,《教育扭轉未來》,則藉由教育發展史透視社會脈動與教育形式的相關性,以古鑑今,提出現今「數學教學」、「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所應重視的是什麼,「幫助孩子瞭解自己能『做出』什麼,而不是『知道』什麼。」如同定錨,讓焦慮而擺盪不休的心靜下來。

 

我家老大剛好與蔡校長的兒子同齡,也是個對恐龍、樂高積木、汽車有著莫名熱愛的調皮小男孩。很喜歡閱讀蔡校長與小孩互動的文章,特別是教養上的身體力行,總令我心有戚戚焉,共鳴感油然而生。

 

曾因一篇「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該怎麼做?以及常見問答!」私訊給蔡校長請教如何協助孩子建置部落格,蔡校長給了我許多實用性極高的指導與建議。也許是時機未到,帳號、部落格都架好了,小男孩似乎興趣缺缺,這件事也就暫時擱置在一旁。

 

沒關係,沒有了一朵,有了蔡校長,我還有千千萬萬朵的教養之花,總有一天等到你,小男孩。

 

 

好奇不同的視野

 

近來教育界主辦的研習不脫「108 課綱」、「素養導向」這兩個關鍵字,對於在國小服務的我來說,屬於當然守備範圍內。當臉書跳出新思惟國際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的訊息時,「好奇」在一旁手舞足蹈,搔得我心癢癢。

 

同樣被新思惟另一場《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搔到癢處的老公則行動力十足,牙一咬,卡一刷,報名完畢。

 

對於《素養教育工作坊》課程,我的好奇是:

 

  • 不同領域的人,對同一問題會有著怎麼樣不同切入的角度、呈現的架構、以及行動呢?
  • 同為家長,但參與的學員背景多元,會碰撞出什麼的火花?
  • 體制教育受先天條件限制,如何用家庭教育補足?
  • 家長如何運用零碎時間陪伴孩子?
  • 如何在主動提供肥沃土壤與被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間,取捨與平衡?

 

(婷編按:李老師的先生黃智彬老師,在充滿行動力的上完《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後,寫下課後心得:「這些錯誤,不用親身走過,真的很值得!」)

 

 

果然,沒有失望。

 

「人是視覺的動物」真是一點沒錯,一開場便被蔡校長所整理的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三面九向簡報所吸引,字大、清楚、圖像化(例如:將「素養」比喻為由「知識」、「思考」、「應用」三向度所構成的立體閃亮鑽石),協助我們掌握重點。

 

接著,蔡校長提出他如何在「家庭旅遊」裡,以「3C」為工具,訓練孩子「輸入-思考-輸出」的能力,這部份給我很大的啟示:原來,尋常的家庭活動裡處處是培養孩子素養能力的素材。而蔡校長也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他與孩子互動的秘訣。最後,便是本工作坊的重頭戲,實作一份素養教案,並相互觀摩。

 

一整天的課程相當紮實,許多平時蔡校長分享於網路上的教養文章,藉由蔡校長現身說明而更為清楚,我自己也從中獲得許多有別以往的收穫,無論概念上或實務上。

 

謝謝新思惟,這是一門充滿一朵朵教養之花的課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