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cy_20190810_0254
2019 / 8 / 15

面對多變的未來,讓孩子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作者:義大醫院 小兒外科 柯柏瑞 科主任

 

 

Literacy_20190810_0254

 

 

蔡校長的東西是術,而不是道。台下的聽眾應該已經接受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才會來聽課,所以蔡校長只有簡單提一下,未來考試因應素養教育的出題方向與舉例,而把大量時間用來教素養教育的方法,這樣的做法很符合聽眾的需求。

 

 

為何素養教育成為當今趨勢?

 

不過,對於還沒有接受素養教育的家長來說,或者那些強烈建議應該要考聯考而不是多元入學方案的家長而言,我來提一些觀點來試著證明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未來很多的工作機會現在還不存在,學校教育可能也沒教過,但是自己要能夠搞定,這時候訓練的應該是批判性思維、能夠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提出問題且找答案、分析答案的正確性,並試著應用在問題當中,而不是去高強度練習有標準答案、貝多芬(背多分)的題型。

 

第二,坦白說這樣的準備與考試方向,雖然也有相對標準答案,但是顯然沒辦法出成單選或多選題,且這種綜合判斷的能力訓練,我也承認需要一定的社經地位,才有辦法讓下一代的孩子訓練起來,但這是未來社會與職業發展的必要能力,不能只為了公平,而廢除這樣的考試方向。

 

經濟學裡面有說,追求公平會喪失效率,而追求效率還有機會達到公平。即使孩子沒有要拚多元入學,聯考應該還是有大量這種題型,所以不要再抗拒了,有能力的父母趕快幫孩子準備這些能力比較實在。

 

 

給孩子好的教育,家長也得自我精進。

 

家長要做到這般素養教育的訓練,除了要能夠體認到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以外,還需要具備的硬條件是「敏銳的觀察與提出問題,以及相對淵博的知識與搜尋答案的能力」。

 

談及敏銳的觀察與提出問題,例如蔡校長舉的例子:牛奶殺菌或大阪城的顏色。換作是我,就應該不會注意到,每個人會因為自身能力與專業範圍注意到不同的面向與細節。

 

人類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要注意到所有面向顯然不可能,而能做的就是盡量拓展自己的興趣範圍,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顯然,不同人培養出來的孩子,興趣也就會不一樣,儘管如此,有給他們更多的刺激,還是會比完全沒刺激要來得好。

 

說到要有相對淵博的知識,例如:牛奶的殺菌與消毒,這樣的議題需要具備微生物學、營養學的基本概念,沒有這些基本概念就很難讀懂裡面的知識。而沒有基本概念,可能在搜尋上就會有問題,或者例如我跟太太,完全沒有美學與音樂上的天賦,自然也就沒辦法為他們講解這樣的課題。

 

 

素養教案,技術層面的五個重點。

 

  • 自己作主:盡量讓孩子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課題,當然大人們可以提醒他們有這樣的課題;如果他們仍然不感興趣,也沒辦法勉強,只能等他們長大一點,時間到了,有機會再說。

 

  • 由淺入深,最後要有發散性的問題,讓他們自由發揮:一開始看到蔡校長的教案時,我跟太太會覺得,怎麼一開始的題目這麼簡單?而且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命題,上課之後才知道,這是為了讓他們能有信心答題。我想,一開始大概只能從具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著手,後期等他們語言與理解能力夠成熟,才有辦法去談抽象、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例如「民主政治還是獨裁政治好?」這種問題。

 

  • 要讓孩子自己搜尋:之前我帶孩子的時候,都是他們問我問題,我直接找答案給他們看,一開始這樣應該就不錯了。然而,蔡校長更進一步是:找給他們看之後,會讓他們自己找一次,練習搜尋技巧後,再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我們提供問題,他們自己找答案。不過做到這樣,他們的搜尋能力與基礎背景知識,應該要足夠才有辦法做到這樣。

 

  • 寫考卷能夠讓他們試著自我表達:在課堂中,我其實有請教過蔡校長,「為什麼非得要寫一次考卷呢?」我擔心的事情是,他們會不會覺得問個問題就得要寫考卷,以後就再也不問了?蔡校長的回答是:「其實沒有寫考卷也可以,像是牛奶消毒的例子,其實是沒有後續考卷的。」不過,後來我想想,其實「聽懂」跟「表達」還是差異很大,而我自己在家裡試的時候,他們也沒有表現出很抗拒寫考卷的表情。

 

  • 判斷資料是否可信的方法:在搜尋來的資料中,判斷可不可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錯誤的資訊只會帶來錯誤的結論,因此文章的細節很重要,若是架構不清楚,很大概率是資料來源的作者不用心,或者他自己也不懂。這讓我想到在寫文章或者論文當中,參考資料有沒有附上,有沒有用適當的格式來編排,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