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栗縣照南國中 黃寶溫 老師
素養教育是什麼?
「素養教育」其實是種終身學習,透過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讓所有的學習,能回歸到最切身的生活情境中。
校長舉例「未來題目」,發現到跨領域的閱讀思考,由圖文資料需學著解出:問題、研究主題和研究假設,也才知生活和考試,雖有那麼一絲絲距離,但透過自主學習不再被考試左右。學校 + 生活 + 網路,會讓學習更便利。
家長也不擅長怎麼辦?怎麼讓孩子持續專注?
「阿嬤鼓勵法」找資源,簡單的鼓勵原來也是讓孩子往前的動力,自己平時在不懂的地方,孩子有大大的發現,應給予大大的支持。
圖片多使用些,有問題就查。考倒孩子真的不是我們的初衷。
身為家長,要站在怎麼樣的高度?
每個人狀況不同,興趣、專業都不同,先就自己有興趣、覺得有意思的就進行觀察。
這一題,也是問到我的心坎去,原先也覺得自己所學有限,會因此綁手綁腳,但聽到校長說:從自己擅長的出發。才知道我們並不是要給予孩子專精的學術,而是透過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去發掘周遭我們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
旅遊也能增進素養?擔心自身素養不足?
國內的旅遊可以從孩子課本(社會、自然、國語三科)觀察細節、查詢思考和表達,讓孩子除了從書本獲得以外,更可以親自了解相關的自然、人文和歷史和看出。透過輸入 – 思考 – 輸出的方式,讓孩子「玩」的時候,不會流於走馬看花。
人無法全部的知識都懂,去景點遊訪,會有說明文字可以參閱,再 Google 看看,隨緣地進行深入補充。一次次的旅遊和閱讀,不斷累積。我感覺輕鬆起來,不用急著短時間就想要給孩子過多的知識。
輸入和輸出,如何持續?
平常在台灣就可以導入,養成習慣是關鍵,從幾行字開始,慢慢成為自己的事業,堅持就會強化(例如:讓親友逛孩子的部落格並給予回饋,會有強化的效果),之後就不會覺得突兀,或回想不易。
利用部落格的方式,記錄每一次的學習,透過數位呈現自己所做所想,更具個人特色。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留下記錄是件辛苦的事,隨著數位時代的便利,讓記錄不再困難,原來孩子也可以寫出自己的歷史。
讓 3C 成為好工具而非玩具
這議題也最吸引我,校長說,快速、廉價→享樂滿足,時間、資源→鍛鍊腦袋。
現今的網路遊戲,可大致分為「自由創作」和「規則競技」。前者較傾向於創造學習,而後者多屬大腦滿足,盡量讓創造學習的大腦加大、加寬。以往自己深怕小孩深陷遊戲,而無法自拔,但看著校長能將孩子愛玩,自己也下去玩,並透過刻意學習以及策略分析,讓孩子學習到進步的方法,之後再戒掉。
小孩容易分心、轉移?以及近視問題。
小孩容易分心的話,可以嘗試多利用「環境」和「空間」的隔離方法。
而使用任何東西眼睛距離太近,都會造成近視。近視問題是不少家長的擔憂,怕 3C 使用久了會近視,其實,最重要的是眼睛和物件的距離,這才是主因。
將常用的語言轉換成英文版本
在日常生活中就切換使用語言,這一項也讓我恍然大悟。英文的學習,不是只在美語補習班,在生活中就可以切換英文,像是電影、3C 和搜尋工具等,皆可。
在最後階段,讓每個家長透過四個步驟,來完成一個素養教案。
- 搜尋:看到時,先萃取。維基百科是知識的框架官網。
- 教學:父母和小孩一起找、一起學習。
- 出題:家長學著去調整,孩子的年紀適合什麼?需要瞭解什麼?
- 考試:原來父母也可成為考生,讓孩子出題目考考我們。
在實作的過程中,看了不少的家長學習單,也更讓我發現處處是學問,處處可學習。無論旅遊的景點是哪裡等主題,都能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