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市龍華國小 李姿瑩 老師
雖然當老師當了十幾年,但終究都是在師範體系中訓練。開始教書之後,因為身邊的人背景大多跟自己一樣,所以大家的想法也都差不多。
改課綱不再是口號
這十幾年來,經歷了九年一貫和翻轉教育,真的就如同蔡醫師的觀察一樣,成效不彰。因此,很多第一線的老師都認為,不管課程怎麼變,都只是換湯不換藥,除了增加老師許多額外的負擔之外,小朋友的能力並沒有顯著增加,更讓第一線的老師們相信,教育部的政策只是喊喊口號而已,教改就只是每十年會改一次的例行公事罷了。
而現在如火如荼展開的 108 課綱,對國中以上的學生影響較多,對於國小生來說,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老師。因為老師們必須要寫出一大堆的教案,而且要被觀課、議課,這些都讓老師們怨聲載道。想當然爾,短時間內東拼西湊出來的教案,品質可能就沒有想像中的好。
這都是 108 課綱被第一線老師們反對的原因,但這一切,恐怕回不去了。
論素養的重要性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教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以及「統整 / 協同教學」,但實施的過程並不理想。可能由於教材是分科而非主題性,再加上教室的設計大多是分開隔間,讓老師們最後還是回歸分科教學,因為最方便最安全,而且不會被家長質疑。
可是,撇開老師的身分不談,我想很多人都應該清楚的知道,以前聯考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聯考的年代,我們訓練出了許多考試機器:會考試,但生活無法自理。舉例來說,直到現在的我,連搭高鐵去台北參加蔡校長的課程,都會感到怕怕的,因為我怕我會迷路!
事實上我真的常常迷路,我很少搭捷運、看地圖,因為我的生活圈很小,上班只要騎摩托車就會到,根本不需要這些能力。我最害怕的事就是搭乘交通工具,因為我實在不太會看地圖,常常搞不清方向,所以我連自己單獨帶小孩跟團旅遊都沒有勇氣,因為我怕走失無法準時上遊覽車。
數學測驗如果考時刻表我會看,考自然的時候我也會用指南針分辨南北方向,而且我還會寫遊記,但如果要我搭捷運和高鐵從台北回高雄,我還是非常恐懼。所以我認為素養教育很重要,因為它就是要我們學會「自己找方法整合資源,並解決問題」。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往更高的地方發展。
要玩,要玩得有價值。
每次看到蔡醫師的小朋友,在學習上總是保有好奇心,懂得查資料、統整歸納寫成部落格,從剛開始很簡單的回答,到現在越寫越多,從中文到英文,而且圖文並茂,知識滿點,真的很羨慕。
聽了蔡校長分享,才知道每次全家出國玩,蔡校長一定要求小朋友要先去博物館,這一點我十分認同。吃喝玩樂的行程對大人來說是放鬆,可是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很可惜,因為博物館裡面其實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為了吸引小朋友注意,還會有動手做的展示,如果再加上導覽,其實會得到很多知識上的收穫。
而且,國外的博物館很多真的都做得很棒,既然都已經花錢出國,當然要去看看先進國家都是怎麼教育下一代的啊!如果只能在國內玩,則盡量去課本裡有提到的地方,例如赤崁樓、紅毛城、十三行博物館等等,其中台灣歷史博物館 CP 值很高,很值得去看一看。
閱讀,到底要不要教?
這次期末的平時考,幾位學年老師共同出了一份國語科的素養考題,沒想到中位數只有 54 分,讓我更加懷疑,教學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學校特別開設了閱讀課,教了那麼多的「方法」,竟然無法應付素養考題?其實我對於閱讀課教「方法」一直感到存疑,但因為是學校的政策,所以大家也都只是照著做,然後期末發表成果。這些成果內容豐富,有圖畫有文章,表面上成效很好,然而,真正喜歡閱讀的學生有多少?能夠應付素養考題的人又有多少?
我問了蔡校長這個問題,校長認為先累積閱讀量,再來教方法會比較好。這跟我之前請教坊間專業的作文老師看法一樣,所謂的閱讀課,應該只適合討論書本內容,讓小朋友先喜歡看書比較重要。
缺乏學習的動機
自己當媽後,角色改變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對各種生活中的現象產生興趣,而不是死背硬記,可是我的訓練過程剛好相反,這該怎麼辦才好?尤其是老大,剛讀完二年級,就跟我說上課很無聊,她寧可去桌球隊撿球,也不想坐在椅子上聽課。我的天哪!怎麼會這樣?
再看看班上的小朋友,有學習動力的人真的不多。就拿閱讀課來說,很多小朋友都覺得上閱讀課很無聊,因為老師們都在畫心智圖、寫心得或學習單。無論學習單是 A4 還是 B4,對喜愛閱讀的人來說,仍然都是一種壓力,一種讓你不想閱讀的壓力。
所以小朋友們就想出了一招:直接看書本後面的簡介,或是互相抄襲答題,圖片就照封面上的圖案來畫,交出去給老師交差了事,老師就把這些作品通通貼在後面,五彩繽紛真漂亮,可是他們有沒有真的把書看完呢?我想是沒有。
改善的方法
校長認為,家長或老師應該多給小朋友鼓勵,分數盡量給,有寫就給分,讓小朋友有信心、有興趣繼續跟你玩下去,這點我覺得自己真的要好好反省。
當女兒在嘗試做某些事情時,我就會忍不住跟她說,妳要這樣、要那樣,不然等一下就會怎樣。如果最後她搞砸了,我還會說:「妳看吧!我不是早就跟妳說了?」想一想我還真是常常潑她冷水,難怪她對學習視為畏途。
現在住美國的妹妹也常說,外國人真的很會鼓勵小孩,明明不怎樣的作品或問題都會被誇上天,這些外國小朋友個個自信心爆棚,跟台灣學生怕丟臉不敢舉手的樣子,真的差很多。「動機」比「形式」重要啊!
結論
我們的孩子都還小,他們會不會在未來發光發熱,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蔡校長用他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獨特的教育理念,給了我許多教育孩子方面的啟發。
校長的教育方式很人性化,不會禁止這個、禁止那個,因為社會上本來就有這些現象,不用刻意迴避。父母反而應該跟孩子一起看、一起玩,了解孩子著迷的原因,趁機教導孩子從多元的角度看事情,並且教他們學會判斷其他看法有沒有道理。
另外,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訓練大腦,讓孩子從完成專案中得到成就感,甚至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做到很特別。把這些專案或得獎過程整理在部落格裡面,留下數位足跡,將來有一天在申請學校或求職的時候,就能夠為自己換來相對的報酬。
謝謝蔡校長的分享,這次的課程讓我成長很多,接下來……就等著做實驗啦,哈哈!
(婷編按:李姿瑩老師無論是在校園教育,或在自己孩子的教養上,都非常的盡心盡力,在設計教案上同樣別出心裁,獲得最佳教案設計大獎實至名歸。李老師也很鼓勵學生利用部落格來練習寫作,相較於傳統拘謹的文書撰稿,部落格的易修改與多元性,在孩子們身上更能得到良好的發揮,李老師常分享學生們的有趣文章於個人部落格,歡迎參觀。)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