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規劃:蔡依橙
素養到底是什麼?
「素養」是最近很夯的詞,尤其關心十二年國教課綱方向的家長,多少都有聽過,卻都不清楚其定義以及「該怎麼做」。但又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未來公民在面對未知世界時,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簡單歸納,「素養」就是「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周遭的環境。」
素養的英文,是 literacy,過去常被認定為「識字」,但在現代社會,只「識字」顯然是不夠的,而是必須能整合各種能力,去面對變動快速且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本質。
學校的困難,雙親的角色。
相對於傳統教育的填鴨與灌輸,素養教育強調從學習者的需求出發。傳統教育以知識本身來考試,評估一個人的學習,用分數座標替每個人定位;素養教育則認為每個人的座標都該是不一樣的,你是否能設定自己的座標,自行整合資源往想去的目標走,才是重點。
瞭解了這個,就能理解,目前國民教育中的專業分科、全班統一進度、考試評分方式,要推動素養教育,會有本質上的衝突需要化解。在這個過渡期,我們作家長的,或許可以多扮演些角色,讓孩子更早擁有適合未來的素養訓練。
這個家庭中的素養訓練,並不容易,他必須有以下特色:短時間能做、要融入生活、與學校互補、順應新趨勢。
- 短時間能做。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