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Huang – 素養教育工作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Literacy in digital era workshop Wed, 02 Aug 2023 03:17:48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5.32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wp-content/uploads/2018/09/cropped-favicon_literacy-32x32.pngYCHuang – 素養教育工作坊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32 32 最好的素養教育,是親子一起成長與學習。https://literacy.innovarad.tw/tsaims/ Thu, 16 Apr 2020 09:18:11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784   作者:嘉義長庚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

這篇文章 最好的素養教育,是親子一起成長與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嘉義長庚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Literacy_20200411_0436

 

 

跟最好的學!新思惟就是品質保證。

 

隨著新課綱的實施,素養教育將會是孩子未來學習與考試的方針,但對於受傳統國民教育的我來說,素養教育仍是一個陌生且抽象的名詞。

 

看著孩子漸漸長大,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常常提出很棒的問題,因此,我希望能夠學習素養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一起學習與成長。

 

上課就要選最好的,於是我來到新思惟《素養教育工作坊》。

 

(鈺編按:蔡明劭醫師是新思惟的資深校友,不僅學術研究做得出色,事業跟家庭也平衡得相當好,曾擔任《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的講者,在大會上分享自身經驗,獲得一致好評,成為許多校友的模範。)

 

 

直接切入重點,在生活中實踐素養教育。

 

課程的節奏明快、內容豐富、不囉嗦,很快就切入重點,指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素養教育。

 

猶記在幾年前,聰明睿智的蔡校長在自家孩子遇到學習瓶頸時,於臉書分享教育方面的心得。校長一開始可能只是想幫助孩子克服難關,然而蔡校長就是蔡校長,之後必然會對教育這門學問繼續追根究柢,就像以往改裝汽車一樣,一定要弄到完全通曉,要做就做到最好,才肯罷休。

 

因為是蔡校長親身經驗並反覆思考過的事,所以上課時傳授的方法都非常洗鍊實用。聽完之後會讓人摩拳擦掌,想要回到家立刻開始試做看看。

 

同學們的提問十分踴躍,聆聽同學的提問與蔡校長精闢的解答,處處都是非常受用的知識。幾輪精彩問答過後,使我對於和孩子一起學習素養教育更有信心,因為我了解到父母不需要無所不知,相反的,父母的無知、不足和查資料求知的過程,其實就是小孩最棒的學習教材。

 

 

感謝助教群大力幫助,互動實作超有成就感!

 

課前一週收到新思惟的課程通知信,我開始思索並決定以三國志為主題製作教案。上網搜尋過去校友們優異的得獎作品,我歸納出素養教案的重點是「做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案」,「與生活相關」、「從自己出發」、「與世界互動」作為出發點,先想了幾題我覺得很棒的題目。

 

上課當天我又吸收了蔡校長分享的素養教育方針和具體做法,以及學習單上不同難易度的題目應如何配置,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於是在互動實作時間,我將今日所學應用在製作教案上,努力做到自己所認知的最高品質和豐富思想。

 

最後也非常榮幸獲得「最佳教案設計大獎」,真的超開心。很幸運能與這麼多優秀又充滿熱忱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同學們的作品都非常精采,充滿對孩子的愛,我每一個都有仔細看過,也從中學習到非常多。

 

 

Literacy_20200411_0626

 

 

我也要特別感謝三位優秀的助教(郁璇老師、璽元老師、善媚老師),在互動實作時給我的悉心指導與建議,深深感謝。

 

 

最好的素養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實踐。

 

一日的課程,使我學習到實踐素養教育的方法與技術,也體悟到「最好的素養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實踐」,生活裡的素養題材俯拾即是,即使是沙灘、玩水、撈魚、美食之旅,只要願意追根究柢、去思考,都能發現背後的道理和脈絡,處處都是學習的好教材。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最好的素養教育,是親子一起成長與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在填鴨式教育長大的家長,如何帶領孩子學習?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slee/ Thu, 16 Apr 2020 09:13:51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780   作者:樹德 品保/生技 李宜軒 副理         因 […]

這篇文章 在填鴨式教育長大的家長,如何帶領孩子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樹德 品保/生技 李宜軒 副理

 

 

Literacy_20200411_0082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的小孩一直都是交給媽媽與爸爸帶大,我與太太大約 1-2 週會回去看小孩一次。雖然每天持續視訊,但仍少了生活的親密接觸,所以我與太太討論,預計小孩升小一時,要把小孩接回來住,時間就訂在今年八月。

 

因此我就在思考:未來,我要如何帶小孩?而且,如何讓他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畢竟,我不是學教育或兒童心理學方面的人,只能透過閱讀很多方面的書,大致了解 108 課綱的修正,將會改變未來的教育體制。

 

 

素養怎麼教?這堂課給你啟發!

 

剛好我讀到一本書《我們在德國 IB 學校學會的事》,書中主要在說明 IB 學校的教育,它的概念與 108 課綱的宗旨相符合。但問題是,講得很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為什麼?因為這需要學校、家庭這兩方面互相配合,才有可能做好。何況在台灣,同為雙薪家庭的狀況下,應該是學校、家庭、安親班三方面都要互相配合。

 

我不擔心學校這部分,雖然挑選的是公立學校,但學校一直提倡閱讀,而我只要注意小孩是否僅在意閱讀點數,或是真的有讀進去即可。

 

現在的安親班也開始強調 108 課綱,不過,我不太指望它,只希望小孩不要一直在裡面寫評量,能有空閒時間可以發展其他興趣。

 

然而家庭部分,坦白說,我真的沒什麼概念,直到我在 FB 看到校長的《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報名前,我還在猶豫是否要參加這門課程,但實際上完後,真心覺得這門課真的物超所值,而且含金量超高!

 

 

受填鴨式教育的家長,如何適應新課綱?

 

在過去,我們都是接受填鴨式教育,以解題為主。我也算是填鴨式教育的受害者,國中時念私立學校,成績總是倒數的,後來跑去念五專,五專念一念,竟然念出興趣,還跑去考插大,竟然還考上了,最後念個研究所。

 

最近我在回想,為什麼自己國中成績這麼差,尤其是理化,每次題目一出來,我就寫不出來。我開始想通了,原來是自己看不懂題目,所以沒辦法知道要套什麼公式解題,我想,這也是 108 課綱為何強調「閱讀與理解能力」。

 

校長說明在考試引導教學的狀況下,108 課綱一定會實施,也給了我們很多經典的考題案例。在這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家長一定要結合「生活+網路」的方式,對小孩進行教學。

 

 

從實踐者身上,汲取教養新觀念。

 

校長是一個實踐者,他將許多親身應用在自己小孩身上的策略,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讓我們知道小孩的記憶與潛力是無窮盡的。尤其,我很欣賞校長的育兒態度:「與其讓小孩子早睡早起,我寧可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

 

一日課程下來,我最喜歡其中兩堂:

 

  • 互動實作時間:因為唯有實作,才可以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除此之外,也可學習別人的優點。
  • 深度對談:坦白說,會來參加這門課,都是對小孩教育非常關心的人,因此每一個提問與校長的回答,都非常有參考價值。

 

最後,除了要感謝校長的分享外,我也要感謝助教善媚老師對我的建議,真的非常受用,謝謝!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在填鴨式教育長大的家長,如何帶領孩子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有好奇心的大人,養出有求知欲的小孩。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pchang/ Thu, 16 Apr 2020 09:10:18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776   作者:兒科 張靖培 醫師         當初滑手機時被 […]

這篇文章 有好奇心的大人,養出有求知欲的小孩。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兒科 張靖培 醫師

 

 

00_FB_Literacy_20200411_0652

 

 

當初滑手機時被新思惟的廣告給吸引,便跟先生一起報名《素養教育工作坊》。聽了一天的課程後,對家長的教養觀念有很大提升。

 

 

大人找回好奇心,小孩發展求知欲。

 

隨著時代變遷,資訊取得變得方便。每天一睜開眼,資訊轟炸就不間斷,專注力反而變成最重要的資產。

 

一日工作坊結束後,覺得課程初衷在於讓大人們恢復好奇心;很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只是我們已經忘記去探索背後的原因。

 

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學齡前的孩童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時期,過去一直覺得教育體系會抹滅孩童的好奇心,其實可能是自己對學校教育的誤解。

 

學校是一個簡化的小型社會,是孩子們學習社交的地方。課堂成績就如同這個小社會的資產,取得好成績除了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也會讓孩子取得一定地位,這是校長認為學校成績要維持在一定程度的原因。

 

素養就是「學校教育+生活+網路」,所以在學校之外,生活知識的部分還是要依賴父母引導。如果父母可以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帶著孩子探索這個世界,孩子的好奇心自然不會被抹滅。

 

 

從全知的教導者,變成孩子的陪伴者。

 

素養教育強調把知識融入日常之中,而知識的取得有賴正確的工具,課程也針對這個部分提出實用的建議。手機遊戲或網路成癮是每位父母都不樂見的,但如果能在孩子年幼剛接觸 3C 時,家長就給予正確的「使用說明書」,孩子將來上癮的機率會變小。

 

素養教育的學習必須連結真實的生活情境,而非零碎的公式或特定的技巧。孩子從小開始由父母帶領著,從生活中學習如何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父母的角色不再是全知全能的「教導者」,而是和孩子們一樣好奇的「陪伴者」。給予孩子時間,等待孩子進步,就是素養教育的特色。

 

課程也不忘提醒我們培養下一代的閱讀能力,閱讀是人類取得知識最重要的方式。不論資訊呈現的方式如何改變,都要透過閱讀才擷取。

 

校長也展示了未來考試的方式,看起來就如同國際英語測驗的閱讀方式。雖然以語文來講,中文文體有時候講求的是一種「境界」;但以科學研究來講,目前還是以英文為主體。只希望學校還是要保留一些古文,不要讓孩子們忘了唐詩宋詞之美。

 

 

給家長最好的教育指南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個人被社會所需,更進一步對人類做出一些貢獻。而能解決不同領域各種問題的人,正是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未來,孩子的升學方式就像一座未知的山林,這堂課就如同一張標示明確的地圖。地圖上清楚指示了最好走的路,哪裡會有需要避開的流沙,就連溪流裡面有哪些石頭可以踏著通過都清楚明白。

 

父母要做的事,就是為自己和孩子帶上完整的裝備,穿上合適的鞋子,陪著他們一次一次模擬登頂的過程。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有好奇心的大人,養出有求知欲的小孩。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父母是最好的教練,引導孩子發揮潛能。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hlee/ Thu, 16 Apr 2020 09:06:07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772   作者:李佳璇 全職媽媽         面對多變的未來, […]

這篇文章 父母是最好的教練,引導孩子發揮潛能。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李佳璇 全職媽媽

 

 

Literacy_20200411_0581

 

 

面對多變的未來,孩子需要的能力?

 

科技的進步、網路的普及與幾乎人手一機的世界,大大顛覆人們以往的生活。過去要坐在電腦前搜尋才能獲取的知識,現在只要幾秒鐘就能在眼前呈現。若想要分享知識、討論議題、發表評論,都是彈指之間的事情。這些都加快世界改變的速度,不斷推進人們向前,也在無形中塑造人們成為終身學習者。

 

終身學習者,要具備「態度、知識、技能」三大要素;態度推動自主行動,知識助於溝通互動,技能實踐社會參與。三者包含的各個面向環環相扣,同時也產生交互作用,讓人不斷精進,成為更優秀的學習者。

 

面對持續變化及無法預測的未來,保有彈性與自我升級的能力更為重要,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核心思想。

 

 

實踐素養教育,從日常做起!

 

素養教育真的離我們生活很遠嗎?學習操作口罩 App 和線上報稅系統,或透過熱門歐美劇、韓劇和電影了解他們的國家和社會背景,或在職場上獲取專業知識與技能,或新手爸媽要學習的育兒知識,或跟著食譜試做一道菜等等,我們早就沉浸在這樣的環境氛圍。

 

就連一向與現實脫節的學校教育與升學考試,如今也跟上世界趨勢,素養教育已經納入 108 課綱,將成為未來升學考試的內容。

 

身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帶領孩子?蔡校長給了一個結合理想與現實的答案:「從生活情境中累積『網路+生活+學校教育』。」

 

知識要化為行動,才能展現力量,推動改變。然而,我們從書上獲取教養觀念,或是從各式研究中得到啟發,到底該如何實際行動?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園丁而非木匠?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新教育「4P」,如何落實在孩子身上?出門旅遊,如何真正開拓視野、學習多元價值?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發揮潛力?到底什麼叫「快樂又能學習」?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成為主動學習者?

 

 

設計學習單,親子探索未知領域。

 

家長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要如何將上述理念落實在生活中,這堂課給了我啟發,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學習單,卻蘊藏細膩的巧思。

 

透過蔡校長的帶領,我們學會如何在半小時內,探索未知知識並抓取重點,然後與孩子一起學習、討論,趁機觀察孩子對知識的反應,構思出題方向,最後出學習單給孩子試試。

 

學習單不是為了考倒孩子或造成恐懼,更不是填鴨的工具。我們期盼的是,孩子經由這樣的過程,體會網路是工具,體驗如何探索未知、啟發思考,懂得如何學習。

 

學習單的形式看似考卷,但那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隱藏眾多重要概念:了解孩子、建立親子安全依附關係、成長性思維、刻意練習、建立多元價值、開拓視野、發現興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探索未知。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支持者

 

蔡校長提出「設計問題」的方式,極具用心,讓學習單可以是一種多元輔助工具,帶領孩子領略自己的後設認知,透過某項技能的刻意練習,檢視自己精進的過程,並經由各式各樣的主題學習單,發掘自己的興趣。孩子在回答開放性的問題時,也能啟發思考,或幫助我們發現孩子的特點或專長。

 

透過長期的生活累積與討論,孩子學會從眾多資訊中揀拾所需、建立資料庫,甚至在未來學習新技能的時候,也知道如何精進。最重要的是,面對未知的時候,即使有恐懼,也能擁有正確態度面對挑戰。

 

因此,我想這堂課,很適合:

 

  1. 看過蔡校長推薦的教養書,想真正落實的家長。
  2. 想在快樂的親子時光,留下學習意義的家長。
  3. 想學會另外一種檢視自己認知學習成果的人。
  4. 想與在教養上不藏私的人學習。
  5. 全職父母,想學會採取策略性的行動,將陪伴的價值發揮最大。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父母是最好的教練,引導孩子發揮潛能。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2020 / 4 / 11(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https://literacy.innovarad.tw/20200411_questionnaire/ Mon, 13 Apr 2020 07:31:0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723         感謝各位的匿名回饋,很榮幸的,本次課程的滿意度,全部都 […]

這篇文章 2020 / 4 / 11(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01_20200411_radar

 

 

感謝各位的匿名回饋,很榮幸的,本次課程的滿意度,全部都在 4.79 分以上,其中一項更達滿分 5 分,課堂上精彩熱絡,課後回饋也獲諸多好評,感謝大家肯定。

 

接受填鴨式教育長大的台灣家長,面對當今的新趨勢「素養教育」往往手足無措。新思惟針對現代家長的難題,提供學習與情境結合的實際策略作為解方;協助家長自行設計教案,應用在日常生活、國內外旅遊或者 3C 產品的使用上,讓您一起帶領孩子探索這個世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從中發掘他們的興趣與技能,讓自己的孩子成長得更好。

 

以下讓我們來看本梯次學員的特色:

 

  • 本梯次老朋友約佔 57%,新朋友則約佔 43%,感謝老朋友持續肯定我們,新朋友也能給予我們機會。來上課的學員中,夫妻一同前來上課也經常可見,一起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課後回家討論,共同為孩子準備未來,是非常讓人期待的事。而單獨前來上課,由另一半負責照顧小孩的學員更是多數,分工合作讓家庭的意義變得完整。
  • 本梯的年齡區間與標準差與歷屆相似,最年長者為 42 歲,最年輕者為 27 歲。無論是對教育懷有興趣的夥伴、新手父母或資深父母,都能一起在課堂中學習,將最好的教育帶給下一代。
  • 小朋友年紀最大 9 歲,最小未滿 1 歲。無論是為學齡中、學齡前,甚至即將迎來的小朋友,越早開始準備,便能越快速的調整步伐。素養教育不分年紀,依照小朋友的學習程度,身為家長,是唯一能為自家小孩量身訂製學習模式的最佳老師。
  • 本梯次以醫療相關行業人員為大宗,包括:精神科醫師、兒科醫師、神經科醫師、中醫師、風濕免疫內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藥師。
  • 其他各行各業專業領域,包括:行銷公司主編、會議空間總監、高中老師、生技業副理。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20200411_feedback_00001

 

20200411_feedback_00002

 

20200411_feedback_00003

 

20200411_feedback_00004

 

20200411_feedback_00005

 

20200411_feedback_00006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2020 / 4 / 11(六)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親手製作有趣的教案,為親子關係加溫!https://literacy.innovarad.tw/mhlee/ Thu, 15 Aug 2019 09:10:01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442   作者:李美萱 媽媽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 […]

這篇文章 親手製作有趣的教案,為親子關係加溫!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李美萱 媽媽

 

 

Literacy_20190810_0573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但這堂課沒那麼簡單。

 

來看蔡校長如何把身教、言教、戰術、策略告訴同學,怎麼做有效,手把手教學,讓你從素人變高手。至於高手變大師,就需要自己身體力行啦!這點蔡校長也有說明方法,課程 CP 值超越懶人包!

 

 

以身作則的父母典範

 

蔡校長的包容和平常心,讓大家排除先入為主的社會觀點。當每個家長都在焦急詢問,孩子沈迷電玩該怎麼辦的時候,蔡校長透過以身作則的陪伴和引導,帶領著小朋友們大殺四方 更上層樓,一邊學習英文,一邊參考高手的頻道,幫助小朋友找出勝利之路,期間展現的包容、應對,皆令人佩服,希望自己也能培養如此胸懷。

 

最令人驚豔的地方在於,工具沒有對錯,行為不是絕對,端看我們從什麼角度來觀察,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例如:電玩不是一無是處、麥當勞不是只會讓你變麥胖、政治更不是只有大人才能碰,尤其民主自由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每個人都需要練習、思辨,以免被人灌了漿糊。

 

看了蔡校長的教案示範,才發現我泡的其實不是「溫泉」,這個知識還是小朋友找出來的答案。

 

 

家長很忙,很難實踐素養教育?

 

落實素養教育,其實最大的阻礙還是自己。像我這種凡人,都會覺得沒那個美國時間、自己的命不好、祖上積德太少、另一半只會拐我腳、小朋友不配合、今天天氣也不好……種種原因,只要來上蔡校長的課,這些藉口都可以克服喔!

 

只要適當運用零碎的時間,打開 Google,馬上就可以讓小朋友自行學習、補充知識。重點是要培養小朋友尋找答案的能力,而不是當個直升機父母,結果自己累個半死,還被嫌得一塌糊塗。

 

 

這一套方法學,可視情況自行調配。

 

蔡校長帶領大家說、寫、做的 SOP 流程,已廣泛應用在生產線及各種組織,只要照著做、持續做、繼續做,一定會有用,會成功(成功不等於發大財喔)。

 

在各個層級,包括政府,我們都可以感受到 SOP 的威力,不過 SOP 還是需要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早起、有些人習慣晚睡、有些人的小朋友交給安親班、有些人的小朋友自己帶、有些人的小朋友給長輩帶……各種情況也是需要自行調配。

 

世界上沒有什麼全拿的事情,凡事都有取捨,想清楚自己要什麼,自己可以犠牲什麼,也是很重要的,最後就是決心和毅力啦!

 

 

實作設計的教案,小朋友超愛寫!

 

回來後,馬上將現場做的教案及學習單給小朋友練習,沒想到小朋友超愛的,而且黏著媽媽一直問東問西,還有作業要怎麼寫才能拿高分,連用什麼筆寫都很計較。

 

小五兒子遇到不會的字還去查字典,拚了命不能輸他弟弟呢,經過了一小時的努力,完成了一張高度成功的作業(有圖有真相 ^^)。

 

 

li_kids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寶貝,當我們的打罵 陪伴沒效時,你需要來一堂蔡校長的加持灌頂。如此灌頂對我有效,希望你也行。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親手製作有趣的教案,為親子關係加溫!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我是老師也是媽媽,準備好實踐素養教育了!https://literacy.innovarad.tw/mhlai/ Thu, 15 Aug 2019 09:05:2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438   作者:新光國小 賴美璇 班導師         這一次參 […]

這篇文章 我是老師也是媽媽,準備好實踐素養教育了!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新光國小 賴美璇 班導師

 

 

Literacy_20190810_0586

 

 

這一次參加 8/10 新思惟舉辦的《素養教育工作坊》,見識到蔡校長的簡報魅力,令我十分佩服。

 

蔡校長從大量閱讀中,迅速將重要的訊息整合出來,並用最精簡、最容易讓人了解的語言,傳達給聽眾,讓聽眾能省下自行摸索的寶貴時間。

 

這種能力,不只應用在演講中,蔡校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從龐大的資訊量中,截取適用的知識點,讓孩子能快速掌握某個主題的知識。這是我們處在資訊爆炸的一代很需要培養的能力。

 

而透過圖片為主、簡潔文字為輔的簡報,在拋出一個概念之後,舉出大量的例子來重述概念,不僅能夠將理念完整傳達,也能充分掌握聽眾的注意力。

 

 

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教養觀

 

蔡校長分享了教養觀,以及如何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教案,以下是我覺得很有收穫的知識點:

 

  1. 隨時充滿好奇心,帶著孩子觀察日常生活、旅程中,有趣的、奇怪的、討厭的人事物,去探討那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從興趣出發,培養探索知識的樂趣和能力。
  2. 身教重於言教。觀察、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讓孩子看到大人也充滿求知的熱忱,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展現毅力及解決方法的能力,也是他們學習的好教材。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孩子的卡通、電玩,找到切入點,帶著孩子研究如何邁向卡通達人或電玩高手,這過程中培養出來的研究探索能力,讓娛樂也能成為教材。
  4. 原來 Google 搜尋圖片能透過「工具設定」來篩選高畫質圖片 XD。
  5. 興趣是一切的根本。

 

 

體制外的教育改革,從家庭做起!

 

本次工作坊讓我接觸到很不錯的教養觀念,不過實際的教養作法,還是要根據每個家庭的狀況有所調整。以下是在各方面考量平衡取捨下,適合我們家的調整:

 

  1. 目前姐姐升小二、弟弟升中班,家中有一台電視顯示器(未接第四台)、一台 iPad、兩台筆電,目前的資料搜索還是以大人示範為主,透過口述、問答的方式,確認吸收了多少。
  2. 姐弟倆透過電視和 iPad,收看 Netflix 上面的卡通,因為只有英文發音,所以他們別無選擇,從人物動作去推測劇情,目前成效不錯,能聽懂簡單的人物對話。非常喜歡回阿公、阿嬤家,因為有中文卡通可以一直看。
  3. 因家中網路只能透過爸媽手機分享,所以要在我們的同意下,才有影片可看。有限的網路使用,提供孩子充分的動機,完成良好習慣的訓練,如:吃飯速度、作業完成、部落格、家事等等。
  4. 姐姐已開始寫部落格,考量睡眠時間,並不嚴格要求每日一則,一週約 4 篇,把特別值得紀錄的事件寫下來,如出遊、作品、新玩具等等。從一開始腦袋空空到現在能完整表達句子,進步不少。由於她十分在意自己文章的瀏覽量,老爸得到處張貼幫她衝數字 XD。

 

感謝蔡校長分享寶貴的知識及教養經驗,收穫良多。

 

 

1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我是老師也是媽媽,準備好實踐素養教育了!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面對多變的未來,讓孩子有能力走自己的路。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jko/ Thu, 15 Aug 2019 08:59:02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431   作者:義大醫院 小兒外科 柯柏瑞 科主任         […]

這篇文章 面對多變的未來,讓孩子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義大醫院 小兒外科 柯柏瑞 科主任

 

 

Literacy_20190810_0254

 

 

蔡校長的東西是術,而不是道。台下的聽眾應該已經接受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才會來聽課,所以蔡校長只有簡單提一下,未來考試因應素養教育的出題方向與舉例,而把大量時間用來教素養教育的方法,這樣的做法很符合聽眾的需求。

 

 

為何素養教育成為當今趨勢?

 

不過,對於還沒有接受素養教育的家長來說,或者那些強烈建議應該要考聯考而不是多元入學方案的家長而言,我來提一些觀點來試著證明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未來很多的工作機會現在還不存在,學校教育可能也沒教過,但是自己要能夠搞定,這時候訓練的應該是批判性思維、能夠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提出問題且找答案、分析答案的正確性,並試著應用在問題當中,而不是去高強度練習有標準答案、貝多芬(背多分)的題型。

 

第二,坦白說這樣的準備與考試方向,雖然也有相對標準答案,但是顯然沒辦法出成單選或多選題,且這種綜合判斷的能力訓練,我也承認需要一定的社經地位,才有辦法讓下一代的孩子訓練起來,但這是未來社會與職業發展的必要能力,不能只為了公平,而廢除這樣的考試方向。

 

經濟學裡面有說,追求公平會喪失效率,而追求效率還有機會達到公平。即使孩子沒有要拚多元入學,聯考應該還是有大量這種題型,所以不要再抗拒了,有能力的父母趕快幫孩子準備這些能力比較實在。

 

 

給孩子好的教育,家長也得自我精進。

 

家長要做到這般素養教育的訓練,除了要能夠體認到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以外,還需要具備的硬條件是「敏銳的觀察與提出問題,以及相對淵博的知識與搜尋答案的能力」。

 

談及敏銳的觀察與提出問題,例如蔡校長舉的例子:牛奶殺菌或大阪城的顏色。換作是我,就應該不會注意到,每個人會因為自身能力與專業範圍注意到不同的面向與細節。

 

人類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要注意到所有面向顯然不可能,而能做的就是盡量拓展自己的興趣範圍,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遠。顯然,不同人培養出來的孩子,興趣也就會不一樣,儘管如此,有給他們更多的刺激,還是會比完全沒刺激要來得好。

 

說到要有相對淵博的知識,例如:牛奶的殺菌與消毒,這樣的議題需要具備微生物學、營養學的基本概念,沒有這些基本概念就很難讀懂裡面的知識。而沒有基本概念,可能在搜尋上就會有問題,或者例如我跟太太,完全沒有美學與音樂上的天賦,自然也就沒辦法為他們講解這樣的課題。

 

 

素養教案,技術層面的五個重點。

 

  • 自己作主:盡量讓孩子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課題,當然大人們可以提醒他們有這樣的課題;如果他們仍然不感興趣,也沒辦法勉強,只能等他們長大一點,時間到了,有機會再說。

 

  • 由淺入深,最後要有發散性的問題,讓他們自由發揮:一開始看到蔡校長的教案時,我跟太太會覺得,怎麼一開始的題目這麼簡單?而且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命題,上課之後才知道,這是為了讓他們能有信心答題。我想,一開始大概只能從具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著手,後期等他們語言與理解能力夠成熟,才有辦法去談抽象、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例如「民主政治還是獨裁政治好?」這種問題。

 

  • 要讓孩子自己搜尋:之前我帶孩子的時候,都是他們問我問題,我直接找答案給他們看,一開始這樣應該就不錯了。然而,蔡校長更進一步是:找給他們看之後,會讓他們自己找一次,練習搜尋技巧後,再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我們提供問題,他們自己找答案。不過做到這樣,他們的搜尋能力與基礎背景知識,應該要足夠才有辦法做到這樣。

 

  • 寫考卷能夠讓他們試著自我表達:在課堂中,我其實有請教過蔡校長,「為什麼非得要寫一次考卷呢?」我擔心的事情是,他們會不會覺得問個問題就得要寫考卷,以後就再也不問了?蔡校長的回答是:「其實沒有寫考卷也可以,像是牛奶消毒的例子,其實是沒有後續考卷的。」不過,後來我想想,其實「聽懂」跟「表達」還是差異很大,而我自己在家裡試的時候,他們也沒有表現出很抗拒寫考卷的表情。

 

  • 判斷資料是否可信的方法:在搜尋來的資料中,判斷可不可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錯誤的資訊只會帶來錯誤的結論,因此文章的細節很重要,若是架構不清楚,很大概率是資料來源的作者不用心,或者他自己也不懂。這讓我想到在寫文章或者論文當中,參考資料有沒有附上,有沒有用適當的格式來編排,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面對多變的未來,讓孩子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現代家長的教養煩惱,在此得到解答!https://literacy.innovarad.tw/mctsai/ Thu, 15 Aug 2019 08:53:57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427   作者:億昌油廠 蔡孟璋 經理         很高興參加 […]

這篇文章 現代家長的教養煩惱,在此得到解答!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億昌油廠 蔡孟璋 經理

 

 

Literacy_20190810_0722

 

 

很高興參加了《素養教育工作坊》。只要是父母,總希望小朋友從小可以學習很多才藝,功課又要好,英文要很溜,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但,往往會陷入該學什麼,以及當小孩不想學時,父母該順從還是堅持等教養問題。

 

以上都在工作坊有了初步解答(因為本來就不會有一種完美的解答,可以適用每個家庭),與大家共享之。

 

 

播下學習的種子,靜待開花結果的一天。

 

人類會喜歡動腦,是因為成功解決難題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多巴胺),所以教案命題就必須設計得剛剛好,必須要動腦又適合小朋友的程度,不可以太簡單也不可以太難,學習單有簡單的送分題,也有低門檻、程度可高可低的申論題。

 

即便家長無法給予很全面、深入的知識,但也盡可能維持小朋友的興趣,這就像是埋在小朋友腦袋裡的種子,有朝一日他自己有興趣、有需要就會開始發芽。

 

素養教育除了學習基礎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統合資訊/表達能力/多面向的觀察,這些能力會隨著素養教育的落實,同步展開。我們無法預測小朋友的興趣,但只要興趣搭配以上能力,就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20 年前,誰想得到有 YouTuber 這個行業呢?

 

 

親子間的正向回饋,讓孩子樂於學習。

 

校長分享了他自己的經驗,其中強調一點「正向回饋」,父母就像是小朋友可以選擇的商店之一,「手機」、「平板」、「傳說對決」等就像是競爭對手,父母親要優化自己的產品,讓小朋友一直感受到「正向回饋」,自願留在父母這家高優質商店,而不是一味希望/強迫小朋友。把小朋友當作是您的客人,來動動腦吧!

 

此外,藉由親子互動與以身作則,來引導小朋友。對小朋友來說,生活中處處是學問,父母親只要肯用心,隨時都有新的知識可以教小朋友(如校長舉例的牛奶殺菌方法),也許小朋友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個知識,但從父母身上,他可以知道學習是生活化、無所不在的,並不是課本上的東西才是知識。

 

 

以素養培育下一代,才有能力應對未來。

 

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素養教育其實很困難,因為我們都沒接觸過,很不習慣這種思考模式,所以我們都已經內建「會考的才重要」、「知識應該從書上學習」。然而,父母親本身的素養,可是會影響小朋友平時接觸的教育質量與品質。

 

家庭環境也會拉大差距,以前小朋友即使家境不好,只要靠著讀書、補習還是可以考上好學校(如當年的阿扁),但在素養教育制度下,難度會大大增加,像校長提到的旅遊、iPad 等,都需要父母親的財力與時間支持下,小朋友才能接觸到高品質、高頻率的素養教育。

 

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應會走向類似美國社會;高社經地位的父母,其子女先天就占據優勢,階級流動相對不容易,但這種教育下的優質下一代,才有能力面對未知的未來。

 

(鈺編按:恭喜蔡孟璋經理,從自己的家鄉出發,設計出一份本土性、在地感十足的學習單,獲得「最佳教案設計大獎」!)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現代家長的教養煩惱,在此得到解答!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打開教養視野,更從容面對新課綱。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clai/ Thu, 15 Aug 2019 08:43:31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416   作者:連鎖餐飲集團 資訊部 賴治群 副理         […]

這篇文章 打開教養視野,更從容面對新課綱。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連鎖餐飲集團 資訊部 賴治群 副理

 

 

Literacy_20190810_0226

 

 

翻轉既有認知,早知道就盡早來上課。

 

知道蔡校長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有一段時間,因為女兒已經要升小六了,所以一直猶䂊是否要報名,直到 108 素養導向課綱成為今年的話題後,想想還是報名來上課。

 

先講心得結論,我覺得一個課程,若能聽到一個自己從沒想到的新觀念,就值得了,真的應該早一點來上這門工作坊。

 

 

素養教育在日常,家長要保持好奇心。

 

我在看教育部談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時,雖然認同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都很重要,但對於怎麼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還是有許多疑問。

 

 

literacy

 

 

課堂上,看見校長分享自己的經驗,例如:從義美牛奶盒包裝上看到「H.T.S.T. 速溫殺菌」的宣傳,跟孩子一起探討牛奶的殺菌技術及營養成分的保存等資訊;到台南抓寶跟孩子談台灣的歷史;針對有興趣的主題,家長自己帶頭研究作教案……透過上述例子,我得到最大的 Insight,是家長自己要保持「好奇心」!

 

當我能保持好奇心,承認自己不知道某一特定知識、能上網搜尋資料、擷取訊息、進行媒體識讀、廣泛理解特定問題、最後形成自己的看法。這樣在生活中跟著孩子一起探討,一起學習,就是融入生活情境的素養教育。

 

 

提出具體策略,把成癮「異化」成學習。

 

校長分享自己陪伴孩子玩 Mobile Legends 的遊戲歷程,如何從享樂捷徑到跟強者學習贏的策略、刻意練習等元素,讓孩子體會到讓大腦變強的快樂大迴圈。

 

校長提出了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從如何引導孩子能學習,到如何學習新事物、新技能的一個套路,進而體驗長時間努力後得到成果的快樂。有了這樣一個讓自己變強的經驗,或許孩子不會對遊戲那樣著迷,而會去找下一個能讓自我成長的快樂。

 

 

順著小孩的興趣,設定更高的目標。

 

雖然多年的職場經驗告訴我,學校的成績不一定代表未來工作的成就,但當父母的,還是會對學業成績的好壞有焦慮。在工作坊的深度對談中,其他上課的家長也表達類似的困惑,甚至提問「是否應該直接建議小孩走自己覺得有潛力的職業方向」。

 

校長的分享讓我看到,在孩子有興趣的領域,父母幫他找資源,鼓勵他挑戰更高的目標。孩子對有興趣的領域可以主動學習,知道透過網路自學,讓自己持續升級打怪,這就是給孩子最有價值的訓練。

 

校長以 YouTuber 的收入來舉例,他們可能三年就賺到我們一輩子的收入,未來若有新的趨勢出現,因為孩子能自主學習,所以會有比較大的機會提早跨入。

 

能在課堂上看到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家長,心裡踏實不少 ^_^

 

 

讓女兒實作學習單,效果意外得好!

 

最後,我分享將課堂上設計的學習單給女兒實作的感想。

 

由於女兒超喜歡「排球少年」這部動漫,她也說服我跟她一起追劇。(這真的是一部熱血的動漫啊!)女兒就讀的實驗小學在六年級時,要舉辦一個畢業個展,因女兒從小就喜歡畫畫,所以選擇漫畫作為她的個展主題。於是,我以「排球少年」為教案素材,設計了一份學習單。(註:回家後給女兒的學習單,有作小調整,把答案範圍縮小一點,以免她做太久。)

 

學習單的命題方面,1~3 題希望女兒可以運用網路,搜尋排球相關的知識;4~6 題則從女兒的興趣著手設計。感謝助教的建議,把題目方向改為漫畫的角色設定及海報設計。

 

她看到學習單後超興奮的,這份學習單她做了三個半小時還樂此不疲,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來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她可以堅持這樣久且不放棄。我們父女也對其中的內容做了不少討論,這樣的互動交流更是愉快的回憶。

 

 

learning-1

 

learning-2

 

learning-3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打開教養視野,更從容面對新課綱。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