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 – 素養教育工作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Literacy in digital era workshop Wed, 02 Aug 2023 03:17:48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5.32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wp-content/uploads/2018/09/cropped-favicon_literacy-32x32.png核心素養 – 素養教育工作坊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32 32 2019 / 5 / 26(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https://literacy.innovarad.tw/20190526_questionnaire/ Mon, 27 May 2019 08:32:26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163         感謝各位的匿名回饋,很榮幸的,本次課程的滿意度,全部都 […]

這篇文章 2019 / 5 / 26(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01_20190526_radar

 

 

感謝各位的匿名回饋,很榮幸的,本次課程的滿意度,全部都在 4.78 分以上,最高達 4.96 分,課堂上精彩熱絡,課後回饋也獲諸多好評,感謝大家肯定。

 

最懂孩子的大人,大概就是做為家長的我們。透過旅遊、日常生活、3C 產品,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社會、歷史、科技、時事,從中發掘孩子的興趣,培養技能。素養教案實作時間,讓家長進一步深入思考,自己的孩子究竟對什麼感興趣、能吸收多少訊息量的知識,經由助教及講師的協助,將學習內容調整得更加多元,做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單。

 

以下讓我們來看本梯次學員的特色:

 

  • 本梯次老朋友佔 33%,新朋友則佔 67%。感謝老朋友持續肯定我們,新朋友也能給予我們機會。學員組成中,不乏校友貼心的幫伴侶報名,讓伴侶休息一下前來進修,有人負責顧小孩或工作、有人負責學習,回家後再做分享交流,我們也非常樂見!
  • 女性成員比例佔 71%,是新思惟課程中女性比例最高的工作坊。
  • 小朋友年紀最大 14 歲,最小 1 歲。無論是為學齡中、學齡前,甚至即將迎來的小朋友,越早開始準備,便能越快速的調整步伐。素養教育不分年紀,依照小朋友的學習程度,身為家長,是唯一能為自家小孩量身訂製學習模式的最佳老師。
  • 各行各業專業領域,包括:科技公司技術經理、證券投顧業資深協理、外商公司 Supply Chain Coordinator、診所經理、社福機構家庭輔導員、物流業特助。
  • 醫護人員,包括:耳鼻喉科醫師、腸胃內科醫師、皮膚科醫師、麻醉科醫師、放射科醫師、骨科醫師、牙科醫師、診所醫師。

 

以下是參加者的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讓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繼續努力!

 

謝謝!

 

 

最新活動

 

 

20190526_feedback_00001

 

20190526_feedback_00002

 

20190526_feedback_00003

 

20190526_feedback_00004

 

20190526_feedback_00005

 

20190526_feedback_00006

 

20190526_feedback_00007

 

20190526_feedback_00008

 

20190526_feedback_00009

 

20190526_feedback_00010

 

20190526_feedback_00011

 

20190526_feedback_00012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2019 / 5 / 26(日)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nku/ Fri, 10 May 2019 02:23:0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56   作者:東元綜合醫院 兒科部 古彥男 醫師         […]

這篇文章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東元綜合醫院 兒科部 古彥男 醫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69

 

 

到新思惟來練功,讓自己腦袋升級!

 

我有兩個小孩,目前分別處在四歲半與三歲,這種越來越有主見,以及開始不斷十萬個為什麼的年紀,從以前「爸爸媽媽幫我做」,到現在會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或是「我又沒有要你幫我!」,然後事情做不好,又自己生悶氣。

 

既然家裡的小怪獸進化成了半獸人,做爸媽的我們,就必須跟著升級才能順利打怪,於是蔡校長經營的「小孩教養筆記」與「小孩教養聊天室」,就成了我練功的場所,而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自然就是迅速提升功力的精神時光屋了。

 

 

快速又清楚的了解什麼是素養教育

 

在教育部發布的 108 年課綱中,明確指出「核心素養」的教育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但回到實踐的層面,甚麼是素養教育?爸爸媽媽又該怎麼做?

 

工作坊的第一堂課就直接命中核心,校長用自己整理出來的圖片,加上幾個新穎考題的說明,以及生活經驗的分享,簡單又清楚的讓我們了解到,素養教育真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就連吃麥當勞,都可以學習到各種鮮奶消毒方式的優缺點,讓我印象超級深刻!

 

接下來的課程一樣精采,以旅遊和 3C 產品為例子,扎扎實實的示範了如何將兩者與素養教育結合在一起。

 

 

原來也可以這樣教小孩

 

我是一個很喜歡帶小孩外出旅遊的爸爸,但我沒有想到原來藉由旅遊,不論是國內或國外,還是跟團或自助,都可以帶給小孩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素養教育。其中讓我最震撼的就是關於旅遊時,小朋友每天必做的「思考與輸出」。

 

我完全忽略了在每天輸入知識與資訊後,必須完成「思考」與「輸出」這兩件事情,才能漸漸將所學所得內化,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和這個世界的連結,而這個觀念不僅僅適用在旅遊,適用在任何學習上,也讓我反思自己往往在上課或閱讀後,沒有進行思考與輸出的缺失。

 

至於網路與 3C 產品的運用這堂課,則是一場科學實證結合臨床運用的饗宴,雖然先前已讀過研究習慣與成癮的書籍,也參與過新思惟論壇關於網路成癮的討論,但對於如何實際運用在生活上,引導自己的小孩做網路與 3C 產品的主人,還是不知道具體的作法(缺乏思考與輸出的最佳例子 Orz)。

 

而校長從腦神經科學的分析到小孩教育的實踐,讓在場的聽眾都大呼過癮。尤其讓我拍案叫絕的是,該怎麼拯救已經沉迷於遊戲中的小孩,還有如何不以控制使用時間的方法,讓小孩自己學會正確的使用 3C 工具(如果哪天我的兒子寫了一篇「I can use Martis very well with my Dad」,我應該會超級開心吧 XD)。

 

 

迸發出燦爛火花的實作與分享

 

下午的互動實作(咦,這次中午竟然可以好好吃午餐?!)與深度對談,更是為這次課程做了一個總結,也是給我們在經過上午的輸入後,有一個可以馬上思考與輸出的過程。

 

看了同學們各自精采的教案,深刻體會到其中一位同學的手寫心得:「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還比我們用功!」雖然不免感到氣餒,但跟比自己厲害的人學習,就是促使自己進步的方法之一。

 

深度對談的時間,更是在校長與學員彼此分享「關起門來才會說的」心得氛圍下,併發出燦爛的火花。煩惱該為小朋友選擇哪所學校的不安與煩躁感、小孩出生後要如何兼顧家庭工作與興趣等等,我和在場的大家一樣感同身受,也感謝發言的同學們,願意分享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與經驗。

 

 

跟著小孩一起提升自己的素養吧!

 

一整天的工作坊,雖然聽校長分享起來好像很輕鬆愉快,但我知道這些都是經過大量的閱讀,仔細的思考計畫,與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才有的成果。非常感謝校長願意將這些秘訣與經驗和我們分享。

 

回想起自己長大的過程,大概是在國中才開始接受到素養教育,我自覺很幸運,國中遇到了思想開放前衛的導師,高中念了校風自由的學校,但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的素養教育來得太晚又太少,很多重要但是學校不會教的事情,還是到成年了才慢慢知道。

 

期許自己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養,不僅是為了讓自己更進步,同時也能夠跟著自己的小孩一起成長,也期許自己永遠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帶著小孩一起探索這個世界,也做好他們的榜樣。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https://literacy.innovarad.tw/jhli/ Fri, 10 May 2019 02:12:08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44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身為兩個孩 […]

這篇文章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身為兩個孩子(老大 7 歲、老二 1 歲 11 個月)的母親,長期追蹤蔡依橙醫師臉書時,特別容易被教養文章給吸引,是最正常不過的吧!

 

特別是在這個訊息瞬息萬變又巨量急馳而來的時代,光是在 Google 打入個「嬰兒睡眠訓練」,就有「769,000」項的搜尋結果,然後各家各派在「父母與嬰兒同不同房」、「給不給安撫」、「主動或被動給安撫」華山論劍,各有勝場。

 

這只是「睡眠訓練」,還沒談到「母乳 / 配方奶」、「吃手指 / 吸奶嘴」、「副食品泥派 / BLW 派」,或者孩子更大進入學齡時,「體制內 / 體制外」、「自然發展 / 規畫培養」等等,這種種的「選擇」。

 

每次的選擇不總是篤定的,「懷疑」經常來敲門,我有時關門不理,有時虛掩門隙對視,有時懷疑狠狠的撞門而入,撞得我好痛。養育老大時的跌跌撞撞,我悟出了個道理:教養孩子沒有「絕對正確」的決定,只有「相對適合」的作法。

 

家長陪伴孩子的質與量、家庭經濟狀況、價值觀、周遭資源與支援系統網縝密的程度、孩子的天生氣質,生理與心理的,都影響著我們「做選擇」、「下決定」。

 

每個家庭都獨一無二,教養孩子的方式百花齊放這是理所當然。對於齊放的教養百花,我總是十分好奇的研究,也許裡頭就藏著一朵「相對適合」我們家、我的孩子的教養之花。

 

 

採集教養之花,生物多樣性。

 

蔡校長的教養之花,便是我採集的重點對象。

 

陸陸續續藉由蔡校長的閱讀筆記書單,購入了幾本教育 / 教養相關的書。若說《階級世代》用冰冷的數據戳破了「教育能讓階級流動」的神話,看得中產階級的我心驚膽戰,《教育扭轉未來》,則藉由教育發展史透視社會脈動與教育形式的相關性,以古鑑今,提出現今「數學教學」、「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所應重視的是什麼,「幫助孩子瞭解自己能『做出』什麼,而不是『知道』什麼。」如同定錨,讓焦慮而擺盪不休的心靜下來。

 

我家老大剛好與蔡校長的兒子同齡,也是個對恐龍、樂高積木、汽車有著莫名熱愛的調皮小男孩。很喜歡閱讀蔡校長與小孩互動的文章,特別是教養上的身體力行,總令我心有戚戚焉,共鳴感油然而生。

 

曾因一篇「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該怎麼做?以及常見問答!」私訊給蔡校長請教如何協助孩子建置部落格,蔡校長給了我許多實用性極高的指導與建議。也許是時機未到,帳號、部落格都架好了,小男孩似乎興趣缺缺,這件事也就暫時擱置在一旁。

 

沒關係,沒有了一朵,有了蔡校長,我還有千千萬萬朵的教養之花,總有一天等到你,小男孩。

 

 

好奇不同的視野

 

近來教育界主辦的研習不脫「108 課綱」、「素養導向」這兩個關鍵字,對於在國小服務的我來說,屬於當然守備範圍內。當臉書跳出新思惟國際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的訊息時,「好奇」在一旁手舞足蹈,搔得我心癢癢。

 

同樣被新思惟另一場《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搔到癢處的老公則行動力十足,牙一咬,卡一刷,報名完畢。

 

對於《素養教育工作坊》課程,我的好奇是:

 

  • 不同領域的人,對同一問題會有著怎麼樣不同切入的角度、呈現的架構、以及行動呢?
  • 同為家長,但參與的學員背景多元,會碰撞出什麼的火花?
  • 體制教育受先天條件限制,如何用家庭教育補足?
  • 家長如何運用零碎時間陪伴孩子?
  • 如何在主動提供肥沃土壤與被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間,取捨與平衡?

 

(婷編按:李老師的先生黃智彬老師,在充滿行動力的上完《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後,寫下課後心得:「這些錯誤,不用親身走過,真的很值得!」)

 

 

果然,沒有失望。

 

「人是視覺的動物」真是一點沒錯,一開場便被蔡校長所整理的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三面九向簡報所吸引,字大、清楚、圖像化(例如:將「素養」比喻為由「知識」、「思考」、「應用」三向度所構成的立體閃亮鑽石),協助我們掌握重點。

 

接著,蔡校長提出他如何在「家庭旅遊」裡,以「3C」為工具,訓練孩子「輸入-思考-輸出」的能力,這部份給我很大的啟示:原來,尋常的家庭活動裡處處是培養孩子素養能力的素材。而蔡校長也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他與孩子互動的秘訣。最後,便是本工作坊的重頭戲,實作一份素養教案,並相互觀摩。

 

一整天的課程相當紮實,許多平時蔡校長分享於網路上的教養文章,藉由蔡校長現身說明而更為清楚,我自己也從中獲得許多有別以往的收穫,無論概念上或實務上。

 

謝謝新思惟,這是一門充滿一朵朵教養之花的課程。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帶孩子面對問題的處理步驟,還差這一步。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sshen/ Fri, 10 May 2019 01:31:5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04   作者:致理科技大學 沈宇珊 助理教授         報名動機   報名《素養教育工作坊》,第一 […]

這篇文章 帶孩子面對問題的處理步驟,還差這一步。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致理科技大學 沈宇珊 助理教授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924

 

 

報名動機

 

報名《素養教育工作坊》,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 108 課網內容的核心素養,究竟什麼是核心素養?我們現在也處於在學校教育體制的選擇上,停停看看,還在摸索中。和老公討論後,就決定來報這門課了!

 

第二個原因是,在關注蔡校長教養的文章中,時常看到校長分享小孩認識新東西時的成果,一篇一篇的分享,心想,我們要怎麼來協助自己的小孩,可以系統化的認識新知識,該怎麼有成功有效率的方法來完成。

 

 

素養介紹

 

果然在一開始,校長就開門見山指出素養是什麼,使用範例圖片來介紹,比較了跟傳統考題有什麼不一樣,以及目前學校發展的概況,未來會怎麼發展下去,讓我們家長有全盤初步的概念。

 

 

如何執行素養

 

接著,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執行,校長提到學校教育、生活與網路,身為家長的我們,生活與網路是我們所能參與的。如何參與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工作坊的這門課,給了我們家長方向。

 

 

執行素養的細節

 

透過從生活中做起、全家旅遊,參觀博物館、語音導覽、一天兩景點,彈性、讓孩子自由帶路,目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怎麼安排行程、規劃路線,同時訓練他們使用數位工具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每天輸入思考輸出,用什麼的方式輸出,我們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去運用市面上的工具。

 

對於數位工具,要他讓熟悉如何使用,才能讓數位工具充份發揮效用,對於這點,我們的小孩正要升上大班,學校也讓他們試著用 iPad 來拍照。上完工作坊後,我們打算入手 iPad,讓她可以學習查詢資料,開始著手讓她試著把一些想法,用工具表達出來,帶著她輸入,再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輸出。

 

另外,在使用數位工具時,家長最擔心的安全與成癮問題,校長以自己小兒子為例,成功讓小兒子從遊戲中學到如何成長,有什麼細節要注意,之後拉離開遊戲,這部分的確我們家長不曾想到,與其禁止他,不如參與,甚至理解到玩遊戲背後的心法,延伸套用到生活之中。

 

在影片中,校長教兒子面對新學問的處理步驟,提到「做做看→找弱點→找資料→挑品質→刻意練習」,這個學習的步驟,當下聽了真是覺得太認同了。我的小孩面對新的學問時,遇到挫折時,我們似乎沒有引導她後續怎麼走下去,感謝校長提供了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

 

 

實作學習單

 

最後學習單的操作,當小孩在面對新的議題時,學習新知時,可以知道他們對新知識理解的程度,同時爸媽也能提前預習,理解消化後分享給小孩,讓每一次不論是出遊或是生活的小地方,都能成為學習的標的。

 

身為家長的我們,其實最重要的是身教。家長能觀察到生活中的細節,主動引導帶小孩去查詢、理解,給予他們一些提示,家長帶著小孩一起找尋答案。感謝工作坊以許多實例,實際操作給我們看,也帶給我們觀念上的革新,讓我們理解到底什麼是素養。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帶孩子面對問題的處理步驟,還差這一步。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