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六) 第三梯次 – 素養教育工作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Literacy in digital era workshop Wed, 02 Aug 2023 03:17:48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5.32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wp-content/uploads/2018/09/cropped-favicon_literacy-32x32.png2019/05/04 (六) 第三梯次 – 素養教育工作坊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32 32 一起探索、學習,是成長階段的寶貴回憶。https://literacy.innovarad.tw/sclin/ Fri, 10 May 2019 02:34:2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76   作者:國新診所 林士傑 醫師         有關素養工 […]

這篇文章 一起探索、學習,是成長階段的寶貴回憶。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國新診所 林士傑 醫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282

 

 

有關素養工作坊的評價,因為太太的感想已經寫得蠻詳細了,我就不再重複,這篇主要從學習單秘訣、生活實踐方面做分享。

 

 

02_SCLin_01

 

 

學習單的秘訣

 

 

02_SCLin_02

 

 

很榮幸作品獲選最佳教案,製作與設計時,用到了許多在新思惟《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以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時學到的觀念與技巧,這幾堂課非常值得投資,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在工作上能力,也可以當作跟小孩教學的主題(報名就對了 XD),而溫美玉老師的五卡工具,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架構來切入主題,進行學習互動,也是極力推薦。

 

製作學習單的初期,若覺得苦手費時,可以先寫好大綱,再利用零碎時間分段完成,只要多練習,會越做越順手。另外可以到蔡依橙的小孩教養聊天室、李郁璇老師的部落格溫老師備課Party,多看多交流,獲得許多啟發跟靈感,就像每次看蔡校長精闢的案例分析,都能讓學習更為深化。

 

 

生活中的實踐

 

素養既然要跟生活結合,倒也不一定要做學習單,用日常情境實作也是很合理的,我以自家例子說明。

 

 

工作坊結束當晚,我們找了一個沒去過的 Outlet 賣場,下車後請三個小孩當導遊,規劃全家的晚餐跟逛街的行程,太太跟我就無腦陪著他們走(啟動廢人模式 XD),即使方向有誤也不介入,除非真的搞不定,小孩主動詢問的時候,才給建議協助。

 

 

02_SCLin_03

 

 

出了電梯後,女兒就先觀察四周,放眼望去卻沒看見餐廳,也找不到服務台,突然老二發現了不遠處的樓層導覽,幾個人就圍在圖板前,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起來。

 

這時廢人爸媽還一直不斷發問,「我們在圖上的哪裡啊?」、「為什麼圖有黃色跟藍色的區域?」、「好餓喔,想去美食街吃飯要怎麼走?」、「吃飽之後想逛的〇〇專賣店,要怎麼去?」。

身為父母,就是陪伴跟觀察他們探索,先是發現圖中最醒目的顏色(紅色)就是目前位置;黃色區域代表餐廳可以用餐;藍色則是非餐廳店家。

 

孩子帶著我們找到美食區就坐後,還想到可以用通訊軟體,幫顧座位的媽媽同步點餐。在逛街時,就試著計算折扣後的價格,注意廣告用語的陷阱,還對於不同店家為何人潮不同,提出自己的想法。

 

 

02_SCLin_04

 

 

當然過程中也會發生烏龍,例如搞錯樓層、兜圈繞路,或是傻傻分不清楚「打幾折」與「幾折起」的問題,但也因為這些狀況,讓他們可以從解決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學習體驗。

 

沒去過的 Outlet 賣場,就是生活中任何一個要處理或感興趣的主題。樓層導覽上的圖示與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檢索資訊後我們需要的重點,將它們運用來解決生活中吃飯逛街的問題,跟學習單的核心概念相通。

 

晚上就寢前的輸入-思考-輸出時間,我請孩子講出一件今天最想分享的事跟原因,三人不約而同的表示,是賣場的導遊任務,因為能用學的東西協助自己跟爸媽(吃美食、購物花錢),很有趣也很高興(找到成就感 XD)。最後我也回饋,能他們一起探索學習,是很棒的事,因為這是很珍貴的回憶。

 

 

致謝

 

 

02_SCLin_05

 

 

最後,感謝蔡校長跟新思惟團隊,開啟我們家創造珍貴回憶的能力。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一起探索、學習,是成長階段的寶貴回憶。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最棒的母親節禮物https://literacy.innovarad.tw/slkao/ Fri, 10 May 2019 02:26:33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60   作者:高淑麗 家管         緣起   […]

這篇文章 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高淑麗 家管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1011

 

 

緣起

 

今年一月中,某天的晚餐時間。

 

老公:「老婆,我幫你報名了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當作今年的母親節禮物。」

 

我:「什麼!我要去新思惟上工作坊,有沒有搞錯?」(讓人一整個壓力超大 XD)

 

老公:「放心,為了減輕妳的上課焦慮,所以我也報名了,剛好重溫當年同窗學習的時光,是不是很棒。」(心中 OS:某人真的嘴巴很會)

 

因為老公的推薦,常常看到蔡校長許多實用的教養分享,尤其對「怎麼念都沒用!頑皮的小男孩,為什麼無法溝通?」這篇,更是讓我們心有戚戚焉,完全命中家裡某個物種的行為模式。

 

想想既然是校長主持課程,就是掛了品質保證(事實證明完全正確),於是,我就這樣展開了新思惟進修的初體驗。

 

 

02_SLKao_01

 

 

課前

 

 

02_SLKao_02

 

 

當時,素養教育對我們來說,根本是超級黑洞,充滿無限的問號。為能將這次學習的效果最佳化,老公特別請了一位專家來做課前預習,一步一步建立素養教育觀念,使用輔助工具如卡片,及製作學習單與小孩互動。

 

這幾週的練習下來,讓我一掃之前的緊張不安,開始期待上課了。

 

 

上課囉

 

週五傍晚,全家驅車北上,週六早上安頓好孩子後(感謝北部朋友支援),便趕往教室上課。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素養教育」是甚麼?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蔡校長首先以現況趨勢,點出素養教育的為何重要(原因是如此的直白),並從官方文件的範例中分析,素養教育所著重的方向,直接畫重點給大家,最後公布素養教育的教學方法,將心法簡化到人人都會,只要你有心願意去做,保證學會。

 

第二堂討論如何用最常見的家庭活動「旅遊」來增進素養知識。以「壯遊」的核心概念,從國內國外、跟團自助不同的面相,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的收獲不再只是很好玩、很好吃,將旅遊的知識價值提升,並透過輸入-思考-輸出回顧。

 

第三堂講到如何善用 3C 成為好工具,而非玩具。其實我跟先生對「小孩使用 3C 產品」這件事很矛盾,一方面是怕沉迷成癮影響學習,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跟同學間有資訊落差。校長解釋 3C 產品對大腦是正向變強或是負向成癮,關鍵在於「不要走獎勵捷徑」,這個寶貴的原則,讓我們夫妻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收穫良多,也開始指導孩子如何善用 3C 成為好工具,而非玩具。

 

 

02_SLKao_03

 

 

中午休息後,第四堂是學習單的互動實作時間,校長先介紹了 SOP 的四個步驟,並示範一個例子,接下來就是兩小時的實作,過程之中,感謝老公的協助與支持,以及郁璇老師的回饋跟建議,讓我順利完成練習。

 

最後一堂是深度對談:那些網路上不能談的教養問題,這個 Q&A 時間非常精采,其實父母擔心的問題都很相似,像是選擇公立或私立學校?體制學校或在家自學等等,但家庭背景與可用資源地差異,面對問題採取的策略也不同,藉由與他人相互交流觀摩,給了我許多的對教養的思考與啟發。

 

 

課後

 

 

02_SLKao_04

 

 

課程結束,我們立刻運用所學,以晚上全家的用餐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效果令人驚豔,詳細的內容,請看傑哥的分享

 

參加新思惟素養工作坊,是我收到最棒的母親節禮物(感謝老公~)。在素養教育裡,父母跟孩子都在終身學習。不想錯過與孩子共同成長前進的機會,就快報名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快按我),讓你跟孩子的學習之路滿載而歸。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nku/ Fri, 10 May 2019 02:23:0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56   作者:東元綜合醫院 兒科部 古彥男 醫師         […]

這篇文章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東元綜合醫院 兒科部 古彥男 醫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69

 

 

到新思惟來練功,讓自己腦袋升級!

 

我有兩個小孩,目前分別處在四歲半與三歲,這種越來越有主見,以及開始不斷十萬個為什麼的年紀,從以前「爸爸媽媽幫我做」,到現在會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或是「我又沒有要你幫我!」,然後事情做不好,又自己生悶氣。

 

既然家裡的小怪獸進化成了半獸人,做爸媽的我們,就必須跟著升級才能順利打怪,於是蔡校長經營的「小孩教養筆記」與「小孩教養聊天室」,就成了我練功的場所,而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自然就是迅速提升功力的精神時光屋了。

 

 

快速又清楚的了解什麼是素養教育

 

在教育部發布的 108 年課綱中,明確指出「核心素養」的教育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但回到實踐的層面,甚麼是素養教育?爸爸媽媽又該怎麼做?

 

工作坊的第一堂課就直接命中核心,校長用自己整理出來的圖片,加上幾個新穎考題的說明,以及生活經驗的分享,簡單又清楚的讓我們了解到,素養教育真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就連吃麥當勞,都可以學習到各種鮮奶消毒方式的優缺點,讓我印象超級深刻!

 

接下來的課程一樣精采,以旅遊和 3C 產品為例子,扎扎實實的示範了如何將兩者與素養教育結合在一起。

 

 

原來也可以這樣教小孩

 

我是一個很喜歡帶小孩外出旅遊的爸爸,但我沒有想到原來藉由旅遊,不論是國內或國外,還是跟團或自助,都可以帶給小孩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素養教育。其中讓我最震撼的就是關於旅遊時,小朋友每天必做的「思考與輸出」。

 

我完全忽略了在每天輸入知識與資訊後,必須完成「思考」與「輸出」這兩件事情,才能漸漸將所學所得內化,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和這個世界的連結,而這個觀念不僅僅適用在旅遊,適用在任何學習上,也讓我反思自己往往在上課或閱讀後,沒有進行思考與輸出的缺失。

 

至於網路與 3C 產品的運用這堂課,則是一場科學實證結合臨床運用的饗宴,雖然先前已讀過研究習慣與成癮的書籍,也參與過新思惟論壇關於網路成癮的討論,但對於如何實際運用在生活上,引導自己的小孩做網路與 3C 產品的主人,還是不知道具體的作法(缺乏思考與輸出的最佳例子 Orz)。

 

而校長從腦神經科學的分析到小孩教育的實踐,讓在場的聽眾都大呼過癮。尤其讓我拍案叫絕的是,該怎麼拯救已經沉迷於遊戲中的小孩,還有如何不以控制使用時間的方法,讓小孩自己學會正確的使用 3C 工具(如果哪天我的兒子寫了一篇「I can use Martis very well with my Dad」,我應該會超級開心吧 XD)。

 

 

迸發出燦爛火花的實作與分享

 

下午的互動實作(咦,這次中午竟然可以好好吃午餐?!)與深度對談,更是為這次課程做了一個總結,也是給我們在經過上午的輸入後,有一個可以馬上思考與輸出的過程。

 

看了同學們各自精采的教案,深刻體會到其中一位同學的手寫心得:「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還比我們用功!」雖然不免感到氣餒,但跟比自己厲害的人學習,就是促使自己進步的方法之一。

 

深度對談的時間,更是在校長與學員彼此分享「關起門來才會說的」心得氛圍下,併發出燦爛的火花。煩惱該為小朋友選擇哪所學校的不安與煩躁感、小孩出生後要如何兼顧家庭工作與興趣等等,我和在場的大家一樣感同身受,也感謝發言的同學們,願意分享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與經驗。

 

 

跟著小孩一起提升自己的素養吧!

 

一整天的工作坊,雖然聽校長分享起來好像很輕鬆愉快,但我知道這些都是經過大量的閱讀,仔細的思考計畫,與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才有的成果。非常感謝校長願意將這些秘訣與經驗和我們分享。

 

回想起自己長大的過程,大概是在國中才開始接受到素養教育,我自覺很幸運,國中遇到了思想開放前衛的導師,高中念了校風自由的學校,但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的素養教育來得太晚又太少,很多重要但是學校不會教的事情,還是到成年了才慢慢知道。

 

期許自己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養,不僅是為了讓自己更進步,同時也能夠跟著自己的小孩一起成長,也期許自己永遠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帶著小孩一起探索這個世界,也做好他們的榜樣。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跟著孩子一起提升素養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素養將內化成養分,讓孩子在未來綻放。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zlin/ Fri, 10 May 2019 02:19:32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51   作者:心聖診所 林佩蓉 醫師         課程理念驅 […]

這篇文章 素養將內化成養分,讓孩子在未來綻放。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心聖診所 林佩蓉 醫師

 

 

literacy_20190504_0210

 

 

課程理念驅使我再度北上

 

因為個人與家庭因素,近幾年北上參加醫學會的次數少之又少,不過看到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還是忍不住報名,原因是這課程的理念,完全契合現今這個嶄新的時代潮流啊。

 

沸沸揚揚的新課綱上路造成人心惶惶,但是走在前方的蔡校長,看起來早就在家庭教育裡實踐了好些年,於是老神在在。學習單的製作,個人在家偶爾小試,不過原本既不重視排版,也忽略了圖文並重的原則,上完課後有了不少新的啟發。

 

主動學習、勇於思考與表達,常是填鴨教育下較弱的一環,被一本本課本、講義、重點複習、和升學考試餵養長大的孩子,絕少有空檔和機會,建構屬於自己的想法。

 

 

毋須遠行,教材即在生活中。

 

我出學習單給孩子的初衷,是想要讓他們爬梳自我的想法意見,通常是在小旅行或是參活動之後。不過上過這堂課之後,發現毋須遠行,只要有心,生活瑣事隨手拈來皆是教材。而原本對於 3C 工具的恐懼亦稍減一些。

 

課堂上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市售鮮奶標示的討論,一個牛奶外盒的標示,只要由心底生出疑問,緊接著一起上網搜尋、討論,並整合搜尋出的資料,就成了一個生活化且知識含量豐富的成功教案。凡事停留目光,保留學習的胃口,學習與成長將是無所不在。

 

過往自己出的學習單,交給孩子的反應不一,有時遇到兩個孩子其一多所敷衍,有時對於稍嫌艱澀的問題叫苦連天,答的開心也畫的用心時,則是皆大歡喜。

 

我出的學習單不像考試,比較像是一種生活或是行動的回顧,或說是另一種親子對話的方式。經過這個課程的洗禮,大約也回溯了可以自我改善的空間,包括優化學習單的外觀,適時加入圖形輔助,並善用 YouTube 頻道擴充資訊來源等。

 

 

時間不等人,現在參與還來得及。

 

儘管孩子年齡已經逼近中學,孩子的成長不等人,但現在參加尚不嫌晚,還是得到諸多收穫。即使感覺有些疲累,不過簡化成三十分鐘的準備時間,以及快速揀選有用可靠資訊的方法,還是讓人感到有希望,能繼續一試。素養教育若能融入生活當中,對家長或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學習歷程,也會是很棒的共同回憶。

 

另外在實作時間截止之前,成功上傳課堂上製作的學習單頗有成就感,緊接著欣賞各個學員的精心之作,實屬享受。每張上傳的學習單,都反映了每個學員各自的興趣與面向,雖然主題型式各有不同,同樣滿滿都是對孩子的用心與愛。

 

 

無論體制內外,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都是必須的。

 

現今的教育體制愈發多元,也愈來愈常遇到嘗試讓孩子自學的朋友,雖然目前選擇讓孩子留在體制內教育,但保留與建構獨立思考的能力,依然是我極重視的。

 

此次的《素養教育工作坊》受益良多,無論是決定走體制內或是體制外教育的父母們,都非常適合參加這樣的活動。相信只要大家願意挽起袖子,著手參與孩子的成長,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素養教育,都將化為肥沃的養分,在未來,孩子們將綻放屬於自己的花朵。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素養將內化成養分,讓孩子在未來綻放。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https://literacy.innovarad.tw/jhli/ Fri, 10 May 2019 02:12:08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44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身為兩個孩 […]

這篇文章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莊敬國小 李佳慧 老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784

 

 

身為兩個孩子(老大 7 歲、老二 1 歲 11 個月)的母親,長期追蹤蔡依橙醫師臉書時,特別容易被教養文章給吸引,是最正常不過的吧!

 

特別是在這個訊息瞬息萬變又巨量急馳而來的時代,光是在 Google 打入個「嬰兒睡眠訓練」,就有「769,000」項的搜尋結果,然後各家各派在「父母與嬰兒同不同房」、「給不給安撫」、「主動或被動給安撫」華山論劍,各有勝場。

 

這只是「睡眠訓練」,還沒談到「母乳 / 配方奶」、「吃手指 / 吸奶嘴」、「副食品泥派 / BLW 派」,或者孩子更大進入學齡時,「體制內 / 體制外」、「自然發展 / 規畫培養」等等,這種種的「選擇」。

 

每次的選擇不總是篤定的,「懷疑」經常來敲門,我有時關門不理,有時虛掩門隙對視,有時懷疑狠狠的撞門而入,撞得我好痛。養育老大時的跌跌撞撞,我悟出了個道理:教養孩子沒有「絕對正確」的決定,只有「相對適合」的作法。

 

家長陪伴孩子的質與量、家庭經濟狀況、價值觀、周遭資源與支援系統網縝密的程度、孩子的天生氣質,生理與心理的,都影響著我們「做選擇」、「下決定」。

 

每個家庭都獨一無二,教養孩子的方式百花齊放這是理所當然。對於齊放的教養百花,我總是十分好奇的研究,也許裡頭就藏著一朵「相對適合」我們家、我的孩子的教養之花。

 

 

採集教養之花,生物多樣性。

 

蔡校長的教養之花,便是我採集的重點對象。

 

陸陸續續藉由蔡校長的閱讀筆記書單,購入了幾本教育 / 教養相關的書。若說《階級世代》用冰冷的數據戳破了「教育能讓階級流動」的神話,看得中產階級的我心驚膽戰,《教育扭轉未來》,則藉由教育發展史透視社會脈動與教育形式的相關性,以古鑑今,提出現今「數學教學」、「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所應重視的是什麼,「幫助孩子瞭解自己能『做出』什麼,而不是『知道』什麼。」如同定錨,讓焦慮而擺盪不休的心靜下來。

 

我家老大剛好與蔡校長的兒子同齡,也是個對恐龍、樂高積木、汽車有著莫名熱愛的調皮小男孩。很喜歡閱讀蔡校長與小孩互動的文章,特別是教養上的身體力行,總令我心有戚戚焉,共鳴感油然而生。

 

曾因一篇「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該怎麼做?以及常見問答!」私訊給蔡校長請教如何協助孩子建置部落格,蔡校長給了我許多實用性極高的指導與建議。也許是時機未到,帳號、部落格都架好了,小男孩似乎興趣缺缺,這件事也就暫時擱置在一旁。

 

沒關係,沒有了一朵,有了蔡校長,我還有千千萬萬朵的教養之花,總有一天等到你,小男孩。

 

 

好奇不同的視野

 

近來教育界主辦的研習不脫「108 課綱」、「素養導向」這兩個關鍵字,對於在國小服務的我來說,屬於當然守備範圍內。當臉書跳出新思惟國際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的訊息時,「好奇」在一旁手舞足蹈,搔得我心癢癢。

 

同樣被新思惟另一場《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搔到癢處的老公則行動力十足,牙一咬,卡一刷,報名完畢。

 

對於《素養教育工作坊》課程,我的好奇是:

 

  • 不同領域的人,對同一問題會有著怎麼樣不同切入的角度、呈現的架構、以及行動呢?
  • 同為家長,但參與的學員背景多元,會碰撞出什麼的火花?
  • 體制教育受先天條件限制,如何用家庭教育補足?
  • 家長如何運用零碎時間陪伴孩子?
  • 如何在主動提供肥沃土壤與被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間,取捨與平衡?

 

(婷編按:李老師的先生黃智彬老師,在充滿行動力的上完《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後,寫下課後心得:「這些錯誤,不用親身走過,真的很值得!」)

 

 

果然,沒有失望。

 

「人是視覺的動物」真是一點沒錯,一開場便被蔡校長所整理的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三面九向簡報所吸引,字大、清楚、圖像化(例如:將「素養」比喻為由「知識」、「思考」、「應用」三向度所構成的立體閃亮鑽石),協助我們掌握重點。

 

接著,蔡校長提出他如何在「家庭旅遊」裡,以「3C」為工具,訓練孩子「輸入-思考-輸出」的能力,這部份給我很大的啟示:原來,尋常的家庭活動裡處處是培養孩子素養能力的素材。而蔡校長也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他與孩子互動的秘訣。最後,便是本工作坊的重頭戲,實作一份素養教案,並相互觀摩。

 

一整天的課程相當紮實,許多平時蔡校長分享於網路上的教養文章,藉由蔡校長現身說明而更為清楚,我自己也從中獲得許多有別以往的收穫,無論概念上或實務上。

 

謝謝新思惟,這是一門充滿一朵朵教養之花的課程。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一切,都從「好奇」開始。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克服靜摩擦力,直接踏出第一步!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clin/ Fri, 10 May 2019 02:08:21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41   作者:和謙診所 林禹喬 院長         週末參加了 […]

這篇文章 克服靜摩擦力,直接踏出第一步!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和謙診所 林禹喬 院長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288

 

 

週末參加了蔡依橙校長的《素養教育工作坊》,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工作坊形式的課程,以往都是參加新思惟的年度活動。蔡校長講解他是怎麼引導家裡國小的小朋友使用網路、iPad 查資料、寫知識學習單、整理成部落格,或是用程式輸出成果,真的是很不簡單,也正好解決了我一個痛點。

 

(婷編按:林院長五年來,陸續參加了許多場新思惟論壇,並留下了收穫豐富的心得,若想一起回顧我們的活動或林院長的參加感想,教養相關活動的心得歡迎參考「這是我所參加過最深入的教育論壇」及「培養小孩的自主性跟自我實現感」,醫療相關心得歡迎參考這裡這裡。)

 

 

過去的成長背景,習慣既有的框架。

 

怎麼說呢?身為考試升學下的勝利者,我很習慣在給定知識範圍跟標準答案的框架下思考。出社會好一陣子後才慢慢發現,知識有許多面向,不只是在書本跟紙張上,問題的框架也有很多個,不是人家說什麼就是解答……更多的是,從自己實際做、不停試錯、犯蠢當中,學到屬於自己的體會。

 

而在教養上,我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小朋友學習到的「知識」跟「現實」連結在一起,進而開始真正的學習。雖然我讓小孩念實驗小學,實作的課程比較多,自己也看了許多教養專家的書,不過仍無法滿足我的需求。之前是有點鴕鳥心態,總覺得才小二吧,讓他看看漫畫,開心玩玩 Minecraft 就好。

 

 

設身處地,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在這次講座當中,蔡校長以身作則,讓參與者親身體會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知識學習」,在龐大繁雜的資訊流中,如何教導小朋友保持批判思考與形成自我觀點,這點在應試填鴨教育當中,是絕不可能培養出來的,這也是我自己收穫最大的地方。

 

在寫學習單的過程中,小朋友並不會一遇到問題,就認為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他會習慣自己從更多管道找出適合的解答,過程中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獨特看法,更不會寫完答案就停止了思考。由於學習單貼近現實生活與興趣,小孩長大之後,就更容易有更多層次的累積(當然這也是出學習單者自己的挑戰了)。

 

另一個精彩之處,是對於小朋友使用 3C 工具的引導,結合了大腦激勵機制的一些應用。我自己在教養當中也有類似的思索(以及在小朋友身上實驗),雖然目前還沒辦法達到像蔡校長給小孩那麼高的自由度,不過也是很早就讓他擁有自己的筆電,也訓練他逐漸上手語音與打字輸入,目前大概寫了幾十篇週記。

 

 

沒有親自動手做,參加課程只是浪費。

 

最後,感到最滿意的是教案實作的部分。在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後,新思惟團隊手把手,教導學員寫出一個真正的學習單。在我的認知裡面,很多知識學習課程雖然安排的很好,但是參加者聽的時候感動、激動,回家之後卻連動也不動,行為根本一點也沒改變,那麼參加課程,就只是浪費而已。

 

新思惟用無痛的方式,教導學員直接克服靜摩擦力,踏出第一步,這真是很燒腦,又很精彩的課程設計,難怪參加新思惟課程的人,都說收穫滿滿。

 

最後講點無關的,顏擇雅社長說,在台灣的環境中,接下來要摘高一點的水果,要進行產業升級。新思惟的團隊,其實提供了教育界很好的榜樣。全天下的父母都很焦慮,能夠做出真正滿足這些家長的教育產品,也絕對可以走出台灣。新思惟實在厲害,這對我自己經營事業,也是很大的激勵。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克服靜摩擦力,直接踏出第一步!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https://literacy.innovarad.tw/mjlin/ Fri, 10 May 2019 02:05:2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38   作者:獨特森林微電腦控制(瑞智企業社) 林明忠 負責人       […]

這篇文章 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獨特森林微電腦控制(瑞智企業社) 林明忠 負責人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824

 

 

這次上課後,我最深的體會是: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並沒有輸贏優劣、陪伴過成怎麼樣才是贏。

 

我的女兒今年已經七年級,比班上大多數家長的孩子年紀大一些,我從她小時候,也和許多家長一樣盡力的陪伴、照顧她,彼此的互動是生活中很大的樂趣,也共同創造了許多回憶。

 

 

很少想到要讓孩子主動「輸出」

 

之前在陪孩子的過程,其實我的腦子裏面很少放入「輸入-思考-輸出」的概念,大多給的都是輸入,很少有主動設計思考和輸出的互動。

 

校長提到除了「輸入」,更重要的是「思考」與「輸出」,讓家長設計學習單給孩子真的是很好的點子,可惜孩子小的時候我沒接觸,看著現在已經七年級的女兒,有許多的作業、測驗卷、考試進度要完成(她的學科已經沒補習),其他時間不忍心再出考卷讓她寫了。

 

我認為學習單在幼稚園階段,可用口說或畫畫的方式進行互動;在小學階段最適合手寫學習單;到了國高中,學習單的出題方式則可以變形,例如共同參與一個主題的創作,或有主題的議題討論、意見的交流,或是動手完成一個作品,都是可以整合性思考與輸出很好的形式。

 

 

孩子參加科展,一起試誤、一起學習。

 

最近陪孩子參加科展,擔任她指導老師之一的過程,和她一起輸入、思考和輸出,我也才發現,讓知識變成孩子自己的領悟,而且能表達出來讓別人也了解,才是真正的吸收變成自己可運用的一部分。

 

從她所表達或呈現的,我才理解她的思路,從她思考的方向,才能知道她的 gap,不僅如此,孩子的思考也提供我許多的創意和回饋,這是彼此一起創作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學,因為有許多我們也不會不熟悉的,要和孩子一起找資料,一起嘗試錯誤,也一起有收穫。我們可能比她多具備一些先備知識和找資料的能力,但孩子的學習力非常快,我們會的那套,其實他們一下子就學起來自己運用了。

 

 

素養教育的概念,值得家長深入瞭解。

 

我認為,孩子在每個不同階段,陪伴的方式都不相同,素養教育的概念如果能深植每個爸媽的心中,讓爸媽陪伴孩子以主題性深度的探索與思考,共同參與的學習,學習單是個很好的互動媒介,孩子的年齡、喜好、專長特質是設計學習單很重要的考量,也可系列性的把一整塊的知識,切成一個一個小單元的學習單,帶著孩子學習。

 

聽到蔡校長女兒考上私中,最後決定尊重女兒的選擇讓他自學,我感到非常佩服。這個過程需要投入非常多的心力陪伴與指導,除了當孩子的爸媽之外,還要當孩子的教練與老師,除了有意願和毅力,還要有各科指導的能力,十分不簡單,我只有能力指導孩子我自己電機資訊的專長。

 

另外,蔡校長教授的許多網路查詢與實務製作的方式和技巧,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習,讓我獲益良多,非常感謝。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爸媽有技巧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資產。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孩子的連續發問,是差點錯過的學習機會。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tseng/ Fri, 10 May 2019 02:02:36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34   作者:台東縣東海國小 曾琪 老師         過年前 […]

這篇文章 孩子的連續發問,是差點錯過的學習機會。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台東縣東海國小 曾琪 老師

 

 

literacy_20190504_0980

 

 

過年前,報名了不便宜的工作坊,對於體制內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內心挑戰,慣性參加制式研習、免費研習,花費一筆這麼大的經費,去參加一場可能在教室內無法執行的活動,需要一點衝動。

 

做教案做到半夜,偷偷在網站上報名並立馬刷卡付費,接下來,腦中不斷的對這場研習,有很多的想像,內心對於這場工作坊,有股「高級」的憧憬。

 

 

讓孩子能自主學習

 

最近在學校一直在依據 108 課綱,做 12 年國教的校本課程,對於三面九向的圖,很熟悉卻也感到陌生。蔡校長一開始秀出投影片並說,這比較像是某宗教的教條圖示,讓大家都笑了出來,確實,每次看到這圓圓的圖案,讓我的眼睛也變得像丸尾一樣,轉了很多圈的暈眩啊!

 

蔡校長開示:教孩子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自主學習,是爸媽最希望看到的最佳狀態,但如何不打壞學習的胃口,卻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身為家長都擔心,是否漏了什麼沒學到。

 

坊間太多學習資訊,爸媽如果沒有很強大的心臟,與堅定的中心德目,很容易就會被這些資訊搞得緊張兮兮,一下要孩子學這個、一下子要孩子學那個,學校的功課要顧好,英文、音樂、畫畫……各項才藝不能少。

 

每個家長都深怕漏掉了什麼,深怕沒學到,孩子就不能成為人生勝利組,於是爸媽急著送孩子去學習新技能,轉身卻一直滑手機。孩子在被填滿的時間中,也想找夾縫中的時間,在網路空間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網路時代,無法蒙眼當山頂洞人。

 

曾經,我也視 3C 產品、網路世界如毒蛇猛獸,搬到台東,帶著先生、孩子住在收訊不佳的山區,矛盾的是,我們都在市區上班、上學,很難在蒙著眼當山頂洞人。

 

素養怎麼教?蔡校長說,最佳組合是學校教育 + 家庭生活 + 網路,我完全能夠認同,素養教育應該是要教孩子在生活中,如何面對這些快速的資訊篩選可信的訊息,爸媽要做的,是教會孩子辨別訊息,帶孩子從找資訊中得到知識也得到樂趣。

 

 

孩子滿滿的好奇心,家長要懂得接招。

 

我很有感的是,前陣子我二年級的孩子,對 101 大樓很感興趣,每天都在問我,101 大樓是世界最高大樓嗎?101 大樓有多高?台東有最高的大樓嗎?在哪裡?

 

上班途中,他坐在後座不斷拋問題給我,我竟然都只能隨便的回應他,看了蔡校長工作坊上的示範我才明白,孩子對生活中的好奇,正是他內在動機的展現,爸媽如果不懂得接招,就只能讓這可貴的學習機會,悄悄的流逝了。

 

蔡校長和孩子在麥當勞喝牛奶,從牛奶盒出發,就可以找到學習的材料,透過孩子喜愛的 iPad、網路,陪伴他們自主學習、寫學習單,只要有輸入,就要有輸出,因為孩子會在輸出的過程中,學會思考、轉化、遷移,這不就是我們要看到的「帶得走的能力」嗎?

 

最後,蔡校長一句「學習的深度比廣度更重要!」我銘記在心,也期待自己,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感謝、也珍惜參加工作坊的緣分。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孩子的連續發問,是差點錯過的學習機會。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不只孩子,家長也很有成就感!https://literacy.innovarad.tw/wyhuang/ Fri, 10 May 2019 01:57:42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28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心智科 黃文怡 臨床心理師       & […]

這篇文章 不只孩子,家長也很有成就感!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心智科 黃文怡 臨床心理師

 

 

literacy_20190504_0972

 

 

當寶寶還在肚子時,考慮的是健康問題;當寶寶出生後,考慮的是發展問題;當孩子開始進入幼稚園,考慮的是興趣問題;當孩子進入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後,考慮的是教育問題。

 

為人父母,難免總是替孩子考慮,從健康、發展、興趣與教育,為的都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快樂,以及想讓孩子擁有各式各樣的特質,舉凡貼心、包容、分享、友愛、創意、成長、問題解決、有智慧等等充滿著父母的希望與期望。

 

 

素養教育,怎麼準備?

 

隨著 12 年國教課綱預計要進行素養導向教育開始,對於家長來說是個難題,到底素養是什麼?素養教育要教什麼?以及要帶給孩子的是什麼?這些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更開心,還是更困難?

 

學習新事物對大腦來說,需要花更多的力氣與資源,但也是很好的訓練,不過,沒有足夠學習動機的支撐下,學習新事物也會帶來更多的挫折與無力。

 

 

素養的核心概念

 

這次參與新思惟的《素養教育工作坊》著實獲益良多,跟著蔡校長一步一腳印地認識素養教育,了解素養教育在家庭生活的應用,真正落實素養的概念。搜尋網路上各式各樣的素養名詞,總括來說,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素養不只談知識,也談技能與態度,當我們想著將大量的知識灌入孩子腦中時,需要考慮的是人類大腦究竟怎麼吸收知識?研究告訴我們填鴨式教育對於知識的學習有效果,但如果要熟記與應用知識,就必須在情境中學習,透過情境的記憶點會更深刻,所以,「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種下使未來更好的小小種子!

 

新思惟的課程一貫會設計實作課程,透過兩小時的實作練習,從無到有的出現一張素養教育學習單不稀奇,新奇的是在實作過程中,不停地思考素養是什麼,要思考給孩子什麼資料,引發孩子的興趣,進而透過大腦的酬賞(獎勵)系統進行成就學習,並在事後引發出進一步的學習動機。

 

將設計好的素養教育學習單給孩子嘗試書寫,也是一個新奇的體驗(以前都是被要求寫考卷,現在試著自己出考卷),雖然幼稚園中班的孩子看不懂國字,但跟著孩子一起聽著外婆的澎湖灣、一起剪貼交通工具、一起認識台灣地圖,一起認識外婆家的澎湖要怎麼去,怎麼分辨機場跟港口,要怎麼對應地圖上的地理位置,嘗試著搭飛機或坐船去澎湖的模擬旅程。

 

這個素養學習的過程,既達到了陪伴孩子的初衷,也引發了學習樂趣,進而達到素養教育全人發展的目的,結合學習與生活,試圖提出疑問,嘗試解決問題,嘗試思考、思辨,種下使我們的台灣未來更好的小小種子!不只孩子有成就感,身為父母也十分的有成就感!

 

附上孩子實際進行的素養學習單,有趣又好玩的生活體驗!

 

 

02_WYHuang_01

 

02_WYHuang_02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不只孩子,家長也很有成就感!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別人帶小孩為什麼能寓教於樂,原來秘訣在這。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wchuang/ Fri, 10 May 2019 01:54:13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1022   作者:台中榮總 腎臟科 莊雅雯 醫師         出 […]

這篇文章 別人帶小孩為什麼能寓教於樂,原來秘訣在這。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台中榮總 腎臟科 莊雅雯 醫師

 

 

01_innovarad_literacy_20190504_0197

 

 

出發前的心理小九九

 

其實這次參加這個工作坊,並不是真的瞭解「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只是純粹在觀看蔡校長的部落格時常感嘆,「為何別人出去玩都能寓教於樂,而我帶小孩出去玩,只覺得在灑大錢,還常常氣得要死?」

 

為了得知這其中的奧妙,便又不知死活的 在新思惟推出素養教育課程時,火速報名,好在這次的課前作業,看起來並不難,只是要思考最近的出遊經驗或是即將出遊的地點,對於這種作業,當然是當作沒看到 思考了一番,就開心的準備去上課了。

 

 

素養教育:這次教改玩真的

 

上課開始,當然不免俗的要介紹一下何謂素養教育。說真的,教育部那張素養教育圖,真的超像轉法輪的,有看沒有懂。經過蔡校長的介紹後才知道,原來是指將跨領域的知識,經過閱讀並思考,加上圖文並茂,可以透過網路搜尋,生活技能知識培養加上學校教育,來培養小孩的能力。

 

經過以上的介紹,各位看官應該還是看不懂,總之就是讓小孩從做中學,而不再只是填鴨教育。至於成不成,最重要的一句話我聽到了:這是大考中心以後出題的方向跟重點,這麼說,各位父母老師應該馬上就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了,這次是玩真的!

 

 

02_YWChuang_01

 

 

「寓教於樂」的秘訣在於此

 

出門旅遊,不管是國內行還是國外行,灑大錢是免不了的,除了讓自己享樂外,增廣孩子見聞,應該是許多家長心中美麗的憧憬,可惜常常事與願違,透過蔡校長的分享,才發現怎麼人家連吃個麥當勞,都這麼有學問,連個牛奶消毒法都可以研究個半天,以後帶孩子吃麥當勞就不會又罪惡感了(誤)。

 

原來,善用 3C 產品,隨時隨地對孩子的提問養成上網搜尋的習慣,絕對不是玩遊戲或追劇喔,可以讓孩子理解,3C 產品是個好用的工具,而不只是用來玩樂,這不僅可以降低孩子對 3C 產品的成癮性,也可以讓孩子跟上世界的潮流,畢竟現在是網路的世代,不可能一直限制孩子的使用。

 

對於網路資訊搜尋的項目以及搜尋的技巧,蔡校長不留後手的傾囊相授。對於如何快速準備一個素養教案,在校長行雲流水的說明下,好像自己也可以這麼輕鬆愉快地完成這件事,加上最後學習評量的出題原則,整個一氣呵成,感覺自己就是個教案高手了呢。

 

 

實作的考驗:現場高手雲集

 

由於接下來的旅程,打算去東北角一遊,故開始搜尋相關的知識,的確是很快地找好了資料,有文字也有影片,也很快地出了題目。

 

但問題也就是從這開始的,自己看完了題目,開始時覺得相當得意,還算面面俱到吧,接著聽到了前方的同學問了:可以在旁邊加上注音嗎?我的小孩「還很小」。叮咚!重新看了一次自己的題目,這,恐怕是中學生等級的吧,問題是,我的小孩都還沒上小學啊~

 

人生啊,就是這麼的殘酷,重新面對現實,努力想著該怎麼讓題目簡單化,但是對於一個終年面對醫學生教學的我,真是個艱難的考驗,也就認清了一個事實:我果然不是幼教的料。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消逝,最終還是放棄上傳自己的作業。

 

看著其他同學上傳的作業,心中只有無限的驚嘆,一個個天人之作啊,不管是題目的敘述方式或是圖片的使用,都是這麼的簡顯易懂又親民啊。就連一個覺得自己出題太難的同學,題目看起來都比我的接地氣(汗顏啊),看著同學們的作業,開始對自己的題目不停修修改改,希望女兒看得懂。

 

 

深度對談,獲益良多。

 

接下來的深度對談,大家紛紛提出教養上一些困惑及想法,聽著校長的分析和分享,突然覺得,在新思惟這一系列的教養課程,受益最多的應該是校長本人吧,若有這財力跟精神,也好想每堂課都來上啊。

 

最高興的是,透過大家的分享,竟然還認識了兩位來自台中的父母,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一起跟校長照相留念後,帶著滿滿的收穫,開心回家準備煉金。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別人帶小孩為什麼能寓教於樂,原來秘訣在這。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