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 (日) 第二梯次 – 素養教育工作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Literacy in digital era workshop Wed, 02 Aug 2023 03:17:48 +0000 zh-TW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5.32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wp-content/uploads/2018/09/cropped-favicon_literacy-32x32.png2019/01/13 (日) 第二梯次 – 素養教育工作坊https://literacy.innovarad.tw 32 32 世界通用的素養教育:澳洲公立小學學習狀況分享https://literacy.innovarad.tw/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 Mon, 11 Mar 2019 04:24:3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858   作者:新光醫院 心導管室 蔡銘松 放射師         […]

這篇文章 世界通用的素養教育:澳洲公立小學學習狀況分享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新光醫院 心導管室 蔡銘松 放射師

 

 

01_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_literacy_20190113_1409

 

 

澳洲小學分為三個種類:公立、私立、天主教或是獨立學校。

 

國小以三個 stage 來區分:stage 1 一、二年級,stage 2 三、四年級,stage 3 五、六年級。分班方式採「混齡編班」,例如,老三上一年級,班上有一些學生可能是接近二年級的年齡,有少數會是接近大班的年齡,混合編班。每個年級,每一班大約 25-28 位學生。

 

 

既然有機會了,就仔細規劃吧!

 

在得知老婆申請去澳洲公費研修的計畫被批准之後,除了申請簽證與財務準備之外,最讓我們傷神的,是該不該帶孩子一起去,如果要帶,可以帶幾個孩子……等的問題。

 

經過一個月的討論之後,因為老大、老二差兩個年級,老三正要升小一,同屬於同一個國小階段,我們最後決定三個孩子都到澳洲生活一年。理由是:

 

  1. 讓孩子體驗不同國家的生活環境。
  2. 給孩子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
  3. 老婆持有的簽證(408 簽證,屬於短期活動簽證,訪問學者適用此簽證),是可以向當地州政府申請學費減免。
  4. 老大個性內向,需要多方面鼓勵與刺激。
  5. 老二個性外向,英文強,非常適合到國外學習。
  6. 老三年紀小,適應力強,小一沒有在國內念,國語注音與國字自學,應該可以補強的。

 

 

入學前的準備

 

老婆要進行研修的地方,位於 Penrith City,距離雪梨市中心約 50 公里,從雪梨搭火車到這裡需要約 70 分鐘。

 

 

Penrith City 的地理位置

Penrith City 的地理位置

 

 

由於當地的公立小學採用「學區」入學,因此在抵達後的 10 天便火速決定了租房地點,電話聯絡之後,確認了可以入學的學校。

 

接著我們依照約好的時間,帶著租屋合約與孩子的出生證明到學校,和校長面談,面談內容主要是孩子的語言能力、過敏史與學習經歷,之後校長便在申請書上簽字。接著將申請書、簽證核准文件、租屋合約與學費減免申請書,寄到新南威爾斯州(NSW)教育局進行審核。審核時間約 5 個工作天,前前後後約三周的安排時間,之後順利收到入學核准與學費減免同意函。到這時候我們才安心地帶孩子們去買制服。

 

 

入學申請書,每個孩子的申請費用是 110 澳幣,以信用卡或匯票支付。

入學申請書,每個孩子的申請費用是 110 澳幣,以信用卡或匯票支付。

 

 

學費減免申請書,依據主申請人的簽證類別與其財務狀況來審核。新南威爾斯州 2018 年公立小學的學費為一年 5200 澳幣。

學費減免申請書,依據主申請人的簽證類別與其財務狀況來審核。新南威爾斯州 2018 年公立小學的學費為一年 5200 澳幣。

 

學費減免同意函,開始日表示孩子可以正式就讀的日期。

學費減免同意函,開始日表示孩子可以正式就讀的日期。

 

 

到正式入學當天我們帶著孩子們到學校報到,繳交了租屋合約副本、出生證明與疫苗注射證明後便由老師帶至各自的班級開始學習生活。

 

 

澳洲與台灣的學校制度差異

 

澳洲的學制與台灣不同,學年度從一月開始,共有四個學期,每學期有十周,學期間有 2-3 周假期。再來,每天的上課時間,統一為 8:45-9:15 到校,15:15 放學,課程安排在三個 session。

 

 

小學的作息時間表

小學的作息時間表

 

 

學校不提供營養午餐,要不由家長準備,不然就是每天上課前到校內的餐廳(canteen)去預約午餐,預約時須繳清費用不可賒欠。

 

 

canteen 的午餐菜單

canteen 的午餐菜單

 

 

為了節省經費,所以就由老婆在上學前準備孩子餐點。偶爾讓孩子們嘗試 canteen 的餐點,他們比較喜歡 chicken nuggets and beef burger,學校也提供一些零食以及飲料,學生可以購買。校長與老師們都強調,餐點不能共享,理由是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國家與宗教信仰,而且體質均不同,怕共享餐點會觸犯宗教禁忌與誘發過敏。

 

孩子們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最不適應的有兩件事:

 

  1. 全英語的上課環境而且老師的語速很快,不過憑藉過去上美語課後班(幼兒園)的訓練,這個問題只花了兩周就克服,與同學、老師對話已不是問題。
  2. 老師上課的方式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主並且讓每個學生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直到目前孩子們還是會覺得用英語表達見解是有障礙的。

 

對孩子們來說最有成就感的是在學科方面,特別是數學幾乎是「碾壓」班上其他同學。

 

 

澳洲國小學習特色:彈性高

 

學校會針對學科表現較優異的孩子,由一位老師負責帶 enrichment group。老大、老二都有進入這個團體,每星期一節課,由老師帶領指導做一些比較具挑戰性的數學題目,學習 3D 繪圖軟體,以及學習比較進階的科學項目。老大這學期有機會到國高中部,由 9 年級的學生與他們一起學習進階數學,而最近,他們是在了解圓周率:π。

 

從這些活動,可以了解澳洲在學科的學習安排,相對比較彈性,也給予學科能力較強的孩子,有其他的學習機會。而且不僅有學科,體育活動也是,例如 swimming 與 footy 等。台灣與澳洲的課程安排有很大的不同,相較之下,台灣國小學科教的較多,學習也比較強。

 

到現在已經上了第三個學期的課,我和老婆綜合他們這半年多的學習狀況,孩子們有以下幾點心得:

 

  1. 美術與勞作的作品很多,自己動手做的機會比在台灣多。
  2. 老師上課大多是用電腦輔助教學,比較生動有趣同時可以學習操作電腦,完全不使用課本(學生也不用買)。
  3. 體育活動時間比較多。
  4. 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
  5. 有部分作業是要家長帶孩子去某些老師教過的地點,並且將照片貼上(台灣則是寒暑假作業才有)。
  6. 上課時間短,作業少(大多是一週繳交一次);學期間沒有作業。
  7. 沒有考試。

 

 

10_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1

 

 

素養教育,也是澳洲小學的教學方針。

 

對我們這個來自台灣的家庭來說,會覺得孩子們似乎學習地太輕鬆,作業又這麼少也沒有考試,對澳洲公立小學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學到多少知識,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雖然州政府教育局對於小學教育的方針是「During their primary school years, students will develop strong literacy and numeracy skills. They will explore new ideas includ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Lessons are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learning styles and rates of progress of individual students.」,也制定教學指引給老師參考(內容是什麼就不清楚了),不過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方式存在巨大差異,也就很難具體評估學習的成效。

 

 

15_Australia_learning_tsaims_share_01

 

 

到教會禮拜,也成為我們學習的項目之一,國小會依據學生的宗教信仰,會有一節課的課程由教會志工的主導。因為老大誤打誤撞,加入學校 scripture 課程,之後,老婆就跟學校報名,讓三個孩子都加入學校安排的活動,並到學校附近的教會參加活動,與當地人有更深的互動與了解。

 

 

融合台灣與澳洲的教學長處

 

同時,為了讓孩子與台灣國小課程有所銜接,因此我們就固定安排週末的時間,讓孩子練習台灣國小的數學與國語兩個學科。這樣的目的是希望老大、老二回台灣後,中文銜接比較不會吃力,老三則可以跟得上國字的書寫。但目前,老三已經在抱怨國字很難,不想寫等等問題。

 

我和老婆正思索著回來之後該如何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若是將台灣與澳洲的長處結合起來是可行的辦法。

 

  1. 在學校學習大量知識後,家長利用周末與假期帶他們去看看曾出現在課本的地方(善用旅遊增進素養)。
  2. 使用學習單加深孩子們的思考與查找資料的能力(素養教案)。
  3. 與孩子們一起利用電腦或平板讓學習變得更有趣(讓 3C 成為好工具)。
  4. 培養孩子們建立可以動手做的興趣或技能(引入刻意練習)。

 

以上是這半年多以來對於澳洲公立小學的觀察與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大家分享。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世界通用的素養教育:澳洲公立小學學習狀況分享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透過教案,認識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https://literacy.innovarad.tw/jyhuang/ Fri, 18 Jan 2019 02:50:38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68   作者:陽大附醫 麻醉科 黃俊硯 主任         孩 […]

這篇文章 透過教案,認識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陽大附醫 麻醉科 黃俊硯 主任

 

 

literacy_20190113_1485

 

 

孩子面對截然不同的世界,家長怎麼準備?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寶,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出類拔萃。但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家長除了養家活口之外,還必須分出更多精神思考小孩的未來。教改過去的經驗,讓家長對國家教育制度缺乏信心,知識普及化、AI 與機器人提供更多服務的背後,代表孩子將來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現在的學習方式是否正確?是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

 

 

形塑獨特性,改變周遭還境。

 

素養教育是本堂課的主題,首先必需對「素養教育」下定義:「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周遭還境」。就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三點:

 

  1. 發掘問題
  2. 解決問題
  3. 影響他人

 

 

家長可在 2 小時內完成素養教學

 

實行方式在校長的實際演練後,提供一個非常方便的流程,尤其針對各年齡層的孩子量身訂做打造,簡單快速方便父母設計考題,就像房市教父顏炳立所述,「專業縮短思考時間」。

 

第一題:有清楚答案,甚至可以直接看影片停格照畫。

第二題:有資訊識讀的成份,要找東西來抄,也要評估抄哪裡才合理,還要自行整合。

第三題:從生活經驗出發,思考定義、評鑑、權力、真假。

第四題:簡單嘗試全英語醫學搜尋,需要指導者幫忙。

第五題:重拾信心,不管怎麼答都對,而且可以自在的表達喜好,也讓我們有機會更認識自己孩子心裡真正想法。

 

無論家長的教育程度為何,上述框架非常方便家長在 2 小時以內完成,而且一旦習慣後應該可以加速,因為很多領域的問法都是類似的。此外對正在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建立自信心也非常有幫助。

 

 

用問題誘導孩子思考

 

當孩子到一個新環境,雙眼發出光芒,對世界充滿興趣時,表現出來的是雙手亂摸與翻來覆去,除了家長適時制止之外,千萬不要遏殺他的好奇心,如果此時能用問題誘導孩子去思考,也許能得到比打罵更有效率的結果。

 

因孩子滿 4 歲,我特別以日常生活食物為出發點,利用大兒子最有興趣的芒果出發設計問題,問題如下:

 

  1. 請問芒果有哪些品種,請畫出你最喜歡的三種,請畫圖比較並文字說明。(大賣場或市場很容易看到,看過容易產生親切感)

 

  1. 芒果哪些季節比較容易吃到?產季在哪幾月?(培養孩子的時間與季節概念,農委會有參考圖,小孩甚至能在年曆上做筆記。)

 

  1. 台灣的芒果除了自產自銷也可以賣到其他國家,請問外銷其他國家會遇到哪些問題?(日本是常去的旅遊國家,很多餐廳都會有芒果冰的選擇,立刻與在台灣的經驗作比較。)

 

  1. 聽說有人吃芒果後皮膚會癢,是真的嗎?除了皮膚癢之外還會發生其他什麼症狀?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搜尋 mango itch(不適用於 4 歲小孩的問題)

 

  1. 芒果除了直接吃還可以怎麼料理或搭配?請搜尋並選擇一道你最喜歡的料理並準備食譜,請爸爸媽媽協同一起完成(實作加深印象)

 

因為課程的設計,讓我與太太又踏出一步,開始擬定具體目標,這兩天在大人的監督之下兒子可以開始簡單切水果的練習,建立了他的自信心,也讓父母更了解小孩,約定好再長大一些,要請他幫我們準備水果菜單。

 

 

孩子到底要教到哪個程度?

 

雖然之前上新思惟的課是《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但我對小孩的教育仍然有些疑問,就如同所有家長都會焦慮哪裡做的不好,看了很多教養書籍與文章,聽了許多教養的經驗,但總覺得方向太雜,不知如何是好,就好像看了一堆 case report,但總覺得沒有系統性或核心思想,孩子到底要教到哪個程度?

 

兩天的思考過後,現在初步能整理出幾條「憲法」級別的目標:

 

  1. 健康長大
  2. 獨立自主
  3. 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素養教育的這套框架,直接給孩子實際案例練習,搭配學習金字塔,相信能事半功倍(如附圖)。

 

 

image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透過教案,認識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不只是出考卷,還有系統化的素養教學。https://literacy.innovarad.tw/ahsu/ Fri, 18 Jan 2019 02:47:53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65   作者:Millo Games Inc. 徐熙灝 CEO, Co-Founder   & […]

這篇文章 不只是出考卷,還有系統化的素養教學。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Millo Games Inc. 徐熙灝 CEO, Co-Founder

 

 

literacy_20190113_0312

 

 

在網路上追蹤蔡校長的文章很久了。內容除了各種知識性的分享之外,也常見到蔡校長對於小孩教育的思考與實作。看到蔡校長舉辦《素養教育工作坊》面對面分享,沒有經過老婆同意就先報名了 XD

 

 

把書讀好,已經無法面對未來的世界。

 

現代社會進步太快,爸媽對於小孩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也很大。希望小朋友能學會的,當然不只是把書讀好的單一能力,而是面對未知挑戰,也能自己分析摸索,進而規劃實作的人生態度。

 

而在課程中蔡校長也用自身育兒的經驗,全方面規劃包括日常生活、家庭旅遊、3C 工具、外語學習等,各種將素養教育落實的方法。

 

 

爸媽們製作的教案,一個比一個精彩。

 

重頭戲當然是素養教案的現場練習,雖然已經看過蔡校長寫的,但輪到自己時還是覺得有點抓不到題目的順序,幸而還有專業助教群的協助,終究是把教案內容調整更貼近孩子們的需求。講評時間看了同學們製作的教案一個比一個精彩,真的感受到大家為了子女投注的心力,但我運氣也不錯還撿到一個佳作。

 

整個課程聽下來,不禁發現若採取蔡校長的方法,真的需要爸媽投注大量時間。儘管已經是系統化的利用學習單,來整合學習方向與內容,但爸媽依然需要花時間挑選主題、概略研究、收集資訊、編寫題目,小朋友寫題之前還需要先花半小時教學,寫完後要改題,一起討論。一趟完整跑下來沒有個半天,大概也會花到 3 個小時。

 

(橙編按:放心,做久了以後,你就知道跟孩子之間,哪裡可以簡化。像是課堂上提到的鮮奶殺菌學習,或者最近我拿孩子讀過的書來讀,直接出,都蠻省時間的。)

 

 

不是隨便出張考卷而已

 

就結果而言,家長參與的程度非常高,時間與強度都不是開玩笑的。絕對不會是利用 3C 產品放牛吃草,或是把孩子交給測驗卷或補習班的家長辦得到的。要真正落實到小孩子的生活教育中,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才行,不然如果只是零星的機會教育,看到什麼新鮮的查一查,沒有系統化的整理跟主軸方向的貫穿,結果可能會變得模糊或鬆散。

 

以家庭旅遊為例,席間蔡校長也有提到,很少是出發前先研究相關資訊,多是旅遊途中以及旅遊結束後,再針對旅程中所參觀體驗的內容,再加以查詢補充。也就是說,最好是在孩子已經體驗過,或最少對於該方向領域已有初步接觸,再開始以學習單的方式,做相關知識的梳理與深化。

 

一來孩子已經接觸過,不會因為太陌生而抗拒;二來大人也比較能確定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單的題目安排也會比較合理,不會讓孩子覺得太簡單而無聊,也不會因為太困難而感到挫折。

 

 

協助孩子對於學習,抱持正面態度。

 

最後關於整個學習單運作的心得,可能還是需要搭配生活中的一些規則。例如寫完一份學習單,可以獲得一些零用金或遊戲時間的獎勵。或是完成該主題的學習單,就可以去該處旅遊,獲得該物品等。讓學習過程與獎勵的連結更深,孩子對於學習就能抱持正面的態度。

 

一日的課程雖緊湊但真的獲益良多,尤其聽到蔡校長都讓小朋友 12 點才上床睡覺,讓 10 點睡覺的我家壓力減輕不少 XD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不只是出考卷,還有系統化的素養教學。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課程給了家長實用的工具及方法https://literacy.innovarad.tw/yhlin/ Fri, 18 Jan 2019 02:44:02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62   作者:嘉義縣豐禾牙醫 林宜萱 牙醫師         貧 […]

這篇文章 課程給了家長實用的工具及方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嘉義縣豐禾牙醫 林宜萱 牙醫師

 

 

literacy_20190113_1071

 

 

貧乏的家長,如何帶孩子邁向多元領域?

 

對於小孩的教養,自己一直以來一直是邊學邊看,不斷嘗試、學習、修正。但有時也很惶恐,自己所知其實挺有限的,尤其後來大多時間都在鑽研自己的工作領域,對素養所強調的跨領域知識好像都很陌生,這麼貧乏的自己,如何帶領孩子邁向多元的領域?

 

看到新思惟開辦關於親子的課程,十分感興趣,雖然覺得費用挺貴的,但還是報名了,期許自己能有更寬廣的見解,更有能力培育自己的小孩。

 

課程中首先讓我們瞭解「素養教育」勢在必行,畢竟在台灣注重升學的環境,教改已經往這方向前進,當家長的我們只能加以配合。蔡校長也提醒我們,過渡期間的五年,差距會越來越明顯,不改變就跟不上時代,但學校教育,會遇到怎樣的環境,原本就較難掌握及要求。

 

 

將教育融入於平日生活中

 

我們可以把心力著眼於和小孩相處的生活中,不管是日常生活、出門旅遊,只要小孩有興趣、想知道的問題,藉由方便且即時的網路,可以整合性的認識與學習,才不會流於背誦零碎的知識,將教育融入平日生活中,藉由家庭教育,自身先做好榜樣,讓小孩有好的模仿對象,長期耳濡目染,畢竟家長的價值觀,往往決定小孩整體未來的走向,我們必須先設定好清楚的最終目標,針對我們所想要的方向努力前進。

 

我覺得其中蠻值得思考的,是素養的學習非常多元,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拿來研究、分享,最重要的是讓小孩有多元體驗,並且用心去感受,培養小孩能獨立自己思考的能力,能有辦法找到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家長必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安排並引導小孩。花時間是必然的,沒有什麼方法一蹴可及,在今日繁忙的社會中,多利用零碎的時間,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

 

 

讓 3C 成為小孩和世界溝通的窗口

 

另外在 3C 的應用,也是蠻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在手機、平板非常普及,如何讓他們變成小孩和世界溝通的窗口,好好運用這項方便卻十分強大的工具,而不是成癮性的沈迷其中。課堂中蔡校長有提到家裡的小孩有在玩線上遊戲,這也讓我不禁皺眉思索,如果未來自己的小孩,在小學時期,也開始要求玩線上遊戲,我該如何應對?

 

平日常看工作診所的助理們,休息空檔相約玩線上遊戲,只當是種成人的娛樂,沒想到年齡層已經普及到小學,老實說心裡還蠻衝擊的,雖說一味禁止是沒有用的,但要贊成並讓他們玩這類遊戲,心裡還是挺不以為然的,未來的衝突似乎可以預見,該慢慢思索因應之道。

 

 

不是讓小孩多寫一份無聊考卷

 

設計教案的實作部分,按照課堂所給予的資料一步步地進行,就可以做出一份具有特定主題,可以和小孩討論的教案,我覺得做出一份資料不難,難的是如何讓自己的教案切中主題要點,並且可以引起小孩興趣,同時符合他現階段程度,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資料的搜尋及收集、影片及圖片的運用,都影響教案最終呈現的樣貌。這還需要多嘗試、多做,並累積親子互動經驗,不斷修正,才能切中要點,不是流於好像在寫考卷的無聊形式。

 

這堂為親子設計的《素養教育工作坊》,給了我們實用的工具及方法,並提供許多值得思考的觀點及資訊,對往後孩子的教育蠻有意義及幫助。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課程給了家長實用的工具及方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不再焦慮,有信心陪伴孩子長大。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ychiu/ Fri, 18 Jan 2019 02:39:35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59   作者:大安中醫診所 邱鈞翊 院長         自從上次參與《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自學潮流、光 […]

這篇文章 不再焦慮,有信心陪伴孩子長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大安中醫診所 邱鈞翊 院長

 

 

literacy_20190113_0427

 

 

自從上次參與《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自學潮流、光速世代、優質陪伴、體制教育等,相關的書籍與資訊也都更加爆炸,而 108 年度課綱也即將開始,雖然孩子還在學齡前,但本著未雨綢繆的精神也詳看了教育部公布的內容,除了花費許多精神看著「精美而複雜」的圖表外,也看到公布關於素養教育的考題。

 

只能說時代真的在改變,家長若沒有更新內容照著以往的步調來教小孩,真的是不行。看到蔡校長分享許多關於教養的資訊,以及他兩個小孩的教育模式,也開了《素養教育工作坊》,於是就繳費參加了!

 

 

課程內容像是看一場精采的遊戲直播

 

上午的課程除了完整解釋課綱的改變,與素養教育以外,也分享了蔡校長如何將素養教育應用於生活模式當中。除了原有體制內的教育,家庭教育的跨領域內化到國內外旅遊,就連去一趟麥當勞,都可以來個簡單的素養教育,很像是遊戲內容,看著校長如何帶著兩個新手村的孩子,到處打怪點新技能,四處挑戰場開副本拿素養獎盃。

 

而上課的我們,這些焦慮世代的家長們,也像是在看遊戲直播一樣,等著看完後好好練習,再回家帶著小孩打怪。

 

 

不需花太多時間,就能設計出適合的考卷。

 

下午的課程真的就是實戰練習,讓家長實際設計題目給小孩。無論是從資料搜尋、題目格式、呈現方式、評估方法與回饋等,都有助教幫忙,而最終也可以熟練短時間內將副本開好。

 

互動實作提升家長在碎片化時間下的效率,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就可以設計一份完善且適合小孩的素養題目,真的是很棒的課程。

 

 

設計考卷?小孩不是最討厭考試嗎?

 

其實在上課前,還是很疑惑素養教育為何要設計成題目?小孩不是最討厭考試嗎?但看到蔡校長在課程中分享後,我明白這樣的形式,有助於評估孩子們理解多少與設計題目的深淺,而在過程中都是可以與小孩一同參與,從開始遇到問題、蒐集資料、設計驗證與解決問題,都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再內化到素養教育中。

 

孩子們建構自己的宇宙時,父母的換位思考很重要,以孩子們的眼光覺察世界並發掘問題,再以父母的力量一步步引導,過程中父母不能過於自大,若對孩子們的問題不理解,或是敷衍了事,很容易產生大問題,應該本著敬畏之心與童稚之心,陪伴著孩子長大並完成他們的宇宙。

 

 

放大家長的陪伴,消除家長的不安。

 

不管課綱怎麼改變,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但現實層面的學歷及考試,仍是台灣用來評估小孩的工具之一。雙薪家庭下,小孩也多半跟著爸媽的上班時間,下課後不是安親班、才藝班,就是跟著爸媽去上班,等到有時間可以相處時,還有多餘的精力能做素養教育嗎?

 

工作坊提供的方法做到了簡化,也讓焦慮世代的我們,多出了碎片化時間與精力去用心陪伴,而用心陪伴,才是所有面向的根基。

 

望向熟睡的三寶們,我想爸爸我還是會繼續煩惱你們的未來,但我已不再焦慮,能用心陪伴著你們長大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謝謝新思惟《素養教育工作坊》,關於素養教育有更清楚而踏實的想法。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不再焦慮,有信心陪伴孩子長大。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對素養教育的準備,更有信心不徬徨。https://literacy.innovarad.tw/chlu/ Fri, 18 Jan 2019 02:34:45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55   作者:宜蘭平安藥局 呂純卉 藥師         在教養 […]

這篇文章 對素養教育的準備,更有信心不徬徨。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宜蘭平安藥局 呂純卉 藥師

 

 

literacy_20190113_1366

 

 

在教養路上,父母也是跟著小孩的年齡發展,不斷學習,但難免不乏觀念相左的打擊者。長輩們看我們花心思花金錢,偶爾暗示性的提醒:「未來是你們自己的人生,不要把錢都投注在小孩身上。」

 

我自認選購繪本及益智玩具前,都再三比較教育性及實用性,但難免會因為長輩的關切,而徬徨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向。今天上完課後我覺得,不只篤定用心經營教養這條路是對的,更發現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進步的地方。

 

 

素養教育無所不在

 

將生活和旅遊融入素養教育,這堂課分享跟團、自由行、國內或國外旅遊各有千秋,只要花點時間做功課,都能在旅遊中獲得學校沒教的事。我熱愛自由行,迫不及待將這堂課學到的技巧,應用在未來的旅遊上。

 

你以為只有旅遊才能進行素養?那就錯了,就連去吃個麥當勞,牛奶盒上看到的「H.T.S.T.」都是個生活好教材,立刻來個牛奶加熱教學,果真是生活無處不科學啊!

 

 

原來校長也是跟著小孩重新學

 

看到校長給小孩出的考題,學校教的史地我們幾乎都還給老師了,不免擔心自己視野不夠怎麼領導孩子,校長說:「會擔心的就沒事,就會開始學習、理解、進步。」父母要帶頭涉獵不熟的領域,把時事放進跟孩子的聊天中。

 

 

素養教育帶入考試是未來趨勢

 

未來趨勢擺脫以前背誦式教學,更希望孩子學習釣魚的技巧,看到圖表,已經不是考圖表的意義,而是為何要出這張圖表來考你,這種「後設思考」,是需要平常累積的思考訓練才能在試題時駕輕就熟。

 

長文閱讀也是未來趨勢,平常就訓練閱讀的好習慣,但是數位化時代會不會漸漸取代紙本書籍呢?其實我自己也比較喜歡書本的觸感,實體書有手翻的本體感覺,是無法取代的。數位平板只是整理想法和查詢的工具。依程度選擇有趣的書籍,就不會讓小孩排斥閱讀。

 

 

近視都是 3C 產品惹的禍?

 

不管是紙本書籍或者 3C 產品,會不會造成近視,主要是距離跟光線,就算是陰天戶外的光線強度,仍比室內日光燈強。所以除了用眼距離適當外,拉長戶外活動時間也是很重要,最後防線是藥物控制,低濃度的預防性給藥,既能避免畏光副作用,又能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對於全家族都近視的我,真是新觀念相見恨晚啊!

 

 

讓 3C 成為好工具而非玩具

 

3C 產品是好工具,但是孩子還無法控制使用的方式,很容易變成沉迷網路,而非學習的工具。校長分享實際經驗,如何讓已經沉迷的孩子,把成癮「異化」成學習,幫助孩子逐漸戒掉的過程,這中間父母的用心陪伴和有技巧的引導很關鍵。

 

 

完成一份親子教案

 

最後實際操作如何完成一份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親子教案,想好主題後,我覺得最難的是出題的難易度,很容易站在大人的角度而出了太艱深的題目,經由跟美麗的助教郁璇老師討論後,激盪出新點子的過程很有趣,出題的起承轉合很重要(終於知道老師不是那麼好當的),文字和圖表比例的拿捏適當,是做好一份教案的眉角。

 

 

snow_learning

 

 

第一次為了學習教養而當學生,筆電裡認真做了很多筆記,滿載而歸,最重要的是對於素養教育方向更加篤定不徬徨。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對素養教育的準備,更有信心不徬徨。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改變心態,從孩子的角度一起學習。https://literacy.innovarad.tw/ftwu/ Fri, 18 Jan 2019 02:13:30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52   作者:三寶養育中心 吳芳姿 執行長         平時 […]

這篇文章 改變心態,從孩子的角度一起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三寶養育中心 吳芳姿 執行長

 

 

literacy_20190113_0756

 

 

平時帶小孩出門旅行時,常隨口補充知識,或是順手用手機查資料,提升他們對景點的歷史、地理的了解。我向來自認幫小孩補充了不少知識,但上完這次的工作坊,沉澱了一天自省,歸納出自己的教法有兩個特別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我只想到我自己

 

首先,過去教導小孩,我往往是教「我有興趣的」和「我認為小孩該知道的」。在資料的蒐集、整理、輸出過程中,完全依照我的立場和想法,難免會先入為主、有失偏頗。

 

但在蔡校長的解說下,我深自反省,明白應該納入小孩觀點,增加「小孩想知道的」(倒不見得是想「學習」)以及「能與小孩的興趣有所連結或進一步延伸的」知識。

 

 

考量孩子的年紀設計學習單

 

我仔細地反覆看過這次工作坊得獎的學習單,命題十分精準,由淺入深,讓孩子先獲得初步成就感後,以此奠基,再去挑戰難度更高的題目。此外,一本書內容再豐富,也需要合適的排版,方便讀者閱讀、吸收。知識亦然,過去的我,偏重以口語或純文字傳遞知識,很少考慮利用圖片、多媒體影音,沒有考量到低年級的孩子仍需要文字以外的刺激。

 

其實這次眾學員上傳的學習單中,命題精準的份數不少,但最後得獎者能勝出的關鍵,除了命題適齡適量、貼近孩童生活之外,圖片的選擇與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搭配學習也是一大特點,而這些正是我過去從未考慮過的細節。

 

 

挑食的小孩居然被米其林餐廳打動

 

八歲的女兒前兩週告訴我:「媽咪,我們可以找一天去吃米其林餐廳嗎?」我嚇一跳,問她為什麼。「我在書上看到過米其林評鑑的相關介紹,我想知道那些餐廳到底是好在哪裡,才能得到米其林星星。」

 

當時的我不假思索便回答:「那些餐廳都是吃氣氛的啦!你一個小孩子又不懂!」

 

她卻回我:「我知道餐廳不見得會合我胃口,我看書上拍的餐點照片,也覺得那可能不是我會想吃的菜,但我就是想知道那間餐廳為什麼會得獎,我想親眼看看擺盤有多美,餐點的設計和一般的餐館有什麼不同。」她的回覆令我大吃一驚,我當下便答應她一定會找機會帶她去體驗。

 

這次得獎的學習單也讓我有類似的感觸。如果一間餐廳能設計出讓挑食的小孩,看到平時令他反胃的食材都還能食指大動,那麼再生硬艱澀的知識,是不是也能以新的樣貌包裝呈現,讓孩童感興趣,甚至躍躍欲試、勇於挑戰呢?

 

(橙編按:這是很少見的慧根啊!建議進一步可觀賞 Netflix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小弟介紹文請見此。)

 

 

課程內容就像體驗一次米其林餐廳

 

得獎學習單列出的問題,不見得是適合所有的小孩,畢竟每個小孩可能會有自己特殊感興趣的主題,就像點餐時每個人有各自喜歡的口味一樣。

 

在這次的工作坊中,蔡依橙校長以米其林主廚研發菜單般的細膩心思,規畫學習單,將不合口味的內容,美化成小塊入口並消化的知識,猶如去餐廳用餐時,每一道菜所利用的食材,不見得是顧客特別想吃的,但總能透過佐料、擺盤、特殊的烹調手法,將看似衝突的食材完美結合,讓顧客在驚嘆主廚巧思之餘,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嘗。

 

料理通常從開胃菜、麵包等依序而上,一份好的學習單在問題的排序上,也有相應要考量之處。最後,再以一個能增進互動經驗或是輕鬆快樂的題目收尾,恰如一份套餐總會以精緻的甜點結尾,饒富趣味,讓應答者與用餐者能以愉悅的心情再三回味。

 

這次工作坊在學習單的編排設計上的確讓我收穫甚多,但最有意義的收穫,是能換位思考,從「我」的角度帶「孩子」學習,改變為從「孩子」的角度「一起」學習。攝取知識不像是去「吃到飽餐廳」用餐般狼吞虎嚥、撐破肚皮,而是像去高檔餐廳般細細品味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即便淺嚐輒止,也能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改變心態,從孩子的角度一起學習。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重新檢視對於親子教育的觀念與想法https://literacy.innovarad.tw/mstsai/ Fri, 18 Jan 2019 02:03:05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38   作者:新光醫院 心導管室 蔡銘松 技術專員       &nbsp […]

這篇文章 重新檢視對於親子教育的觀念與想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新光醫院 心導管室 蔡銘松 技術專員

 

 

literacy_20190113_0749

 

 

親子教育的議題一直是我跟老婆非常關心的,儘管夫妻雙方對這方面存在不同的想法,但目標是一致的: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傳統的鞭策教育已經不適用

 

在職場工作的這段時間,感觸最深的是幾乎所有的知識領域正在發生快速的改變。就以自己從事的心臟介入治療來說,可吸收血管支架、無導線之心律調節器等器械與新技術的問世,大大地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唯有不斷前進才不會留在原地。

 

回到親子教育,父母的功能與角色也要與時俱進,無法再像傳統父母一樣,鞭策多於引導,只重視考試成績與升學,而是要一起與孩子共同面對變化,一起進步。

 

對於孩子在校的考試成績,我並不要求名次,而是親子一起檢視他們在每一次考試中的不足之處,不會的地方馬上解釋務求學會,不小心做錯的地方馬上提醒下次別犯。對於學校的作業,則是每天睡前由爸爸檢查,並一起看看如何做的更好。每週末一起閱讀學校指定的書籍。

 

各方面的發展,只要是孩子有動機想要學習,在金錢與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全力支持。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很好,最讓我感到挑戰的部分有兩個:

 

  1. 情緒的控制
  2. 寒暑假的學習規劃。

 

 

孩子突然情緒爆炸,我也跟著爆炸。

 

對於小男生的情緒控制,我常常被孩子突然爆發的脾氣牽引,情緒也跟著高漲起來,蔡校長的方法讓我醒悟到,只有耐心引導才是解藥。

 

每個學期接近期末考的時候,最讓我頭痛的是規劃假期中的學習計畫。其實,我和老婆很早就開始製作學習單,但從來都不知道到底當中缺少了哪些元素。

 

 

01

 

 

過了一個月再去問孩子記得多少?結果他只記得操作高鐵列車的模擬駕駛,其他的全忘光了。直到參加了今天的課程才明白,我們缺少的是:「父母參與的深度不足,沒有從孩子有興趣的角度搜尋足夠的學習材料,導致孩子只留下走馬看花的印象。」透過課程的實作與觀摩其他學員的作品,讓我更有信心,可以做出讓孩子有豐富收穫的學習單。

 

除了學習單的製作,今天參與課程的收穫還有:

 

  1. 不再視3C產品為洪水猛獸,而是適當的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提高學習的效果。
  2. 對於私立與公立學校選擇的思考。
  3. 一起跟孩子探索不熟悉的領域。
  4. 如何規劃旅遊,讓孩子在旅遊中能快樂學習。
  5. 堅持讓孩子不限形式的定期輸出所見所聞。
  6. 隨時利用生活見聞與時事,與孩子一起討論與思考。

 

親子教育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必須仰賴不間斷進行金錢與時間的投資,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與培養數位技能,才能在這個變化多端的環境生存。最後感謝蔡校長與新思惟團隊,讓我重新檢視對於親子教育的觀念與想法。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重新檢視對於親子教育的觀念與想法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不只了解素養教育的概念,還能實作出考卷。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schu/ Fri, 18 Jan 2019 01:56:23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35   作者:永雀貿易 朱佩珊 業務專員         打從前年和去年參 […]

這篇文章 不只了解素養教育的概念,還能實作出考卷。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永雀貿易 朱佩珊 業務專員

 

 

literacy_20190113_0767

 

 

打從前年和去年參加新思惟舉辦的大型親子講座,《新思惟論壇:小孩長大二三事》和《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非常喜歡蔡校長對親子教養的看法,很多觀念確實是政治不正確,無法在網路上分享太多,例如:運用 3C、看漫畫或性教育(論壇之後,我自己教三歲半的孩子性教育、四歲多讓孩子接觸「均一教育平台」試水溫)。

 

現場實際聽校長分享非常認同,平常在網路上看到校長分享關於親子方面的文章,一定會特別留意和閱讀。這次看到同是親子議題的《素養教育工作坊》,也是馬上刷卡報名。

 

 

教改後的教材,家長要怎麼配合?

 

雖然小孩才幼稚園,但對於未來學校教育的方針,非常模糊也沒有概念。看到教改關於素養教育的解釋,更是想馬上關掉電腦。有校長領進門,真是父母的一大福音,大部分的家長都還霧煞煞,我們不只了解素養教育的目的,也學習養成素養教育的過程和方法,更在課堂上練習,自己出素養考題給孩子試試。

 

素養教育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需從生活、網路,再配合學校教育著手。素養考題的特色是跨領域,需要大量閱讀和思考,並且運用在生活中。這代表父母必須帶領著小孩,我們需要開始學習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克服它、理解它,才能做榜樣並教小孩。

 

 

課程把重點都整理出來了

 

如果說父母對於教育方向沒有想法,就無法好好帶領小孩前進。《素養教育工作坊》直接告訴你素養教育的重點,與如何帶領小孩進行思考。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學習的事物,連吃飯都能教,甚至旅行不只是走馬看花的玩樂,相關的自然、歷史、政治,都能在旅遊中學習。旅遊結束的回顧也是重點,可加深和統整旅遊的重點。上這堂課真的非常值得。

 

 

讓小孩用 3C 並不可怕

 

3C 產品做為教學輔助和學習工具都可以是優點。若是 3C 作為遊戲,要拿捏好是創作類或是競技類,避免快速廉價的享樂滿足,重點在大腦的鍛鍊,讓大腦變強,延遲享樂,這也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課題。像我們這種在郊區小學校的家庭,好好的利用 3C,變成一種好工具,我是很樂意接受 3C 成為孩子的學習工具。

 

 

父母和小孩一起進步與進化

 

最後階段也提到私立或公立學校的選擇問題,雖然學校很重要,但只要避開特別有問題的學校,其他方面家庭可以輔助孩子。對於未來很不安,擔心自己的視野不夠,家長就要帶頭涉獵不熟領域的知識,把時事放進和孩子聊天的內容,這些都必須要父母親自和實際力行,素養教育不只是讓孩子考試成功,父母也要持續進步和進化,才能跟得上時代。

 

最後,謝謝新思惟團隊在工作坊結束時,安排學員和蔡校長的合照,真是大大的滿足小小粉絲的心願!

 

我開始期待三月份的教養深度對談,即使靜靜的在台下聽講,也是非常享受的事情呢!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不只了解素養教育的概念,還能實作出考卷。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生活中處處都是素養教育的題材https://literacy.innovarad.tw/jlchien/ Fri, 18 Jan 2019 01:53:35 +0000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p=632   作者:夏暉物流有限公司 財務部 簡瑞良 主任       &nbs […]

這篇文章 生活中處處都是素養教育的題材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
 

作者:夏暉物流有限公司 財務部 簡瑞良 主任

 

 

literacy_20190113_0395

 

 

在參加《素養教育工作坊》之前,就曾參加過校長辦的《教養深度對談:校長如何做教案?》,課程中校長曾分享如何做教案。可能當時女兒年紀小,覺得還不是時候把上課學到的拿來實踐,或是當時著重在對 談這部份,因此對於做教案僅止於非常表淺的認識。老師又沒說可以怎麼做,也還沒機會實作練習,做不出來好像也還好,不會說不過去 XD

 

 

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教小孩

 

而這一年來工作幾乎吃掉大部分的時間,而小人又成長飛快,總覺得應該要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再多教孩子些甚什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教了又擔心揠苗助長造成反效果。

 

就在事情都還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素養教育工作坊》開了,雖然報名對於零用錢的相對剝奪感很重 XD,要是可以學到校長如何利用半小時,就做出教案,應該就值得了。

 

 

傳統教育長大的家長,如何學習素養教育?

 

對於一個受傳統教育的填鴨與灌輸長大的我來說,要把核心素養融入生活跟家庭教育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是砍掉重練的概念,即使在出社會工作多年之後。

 

如果素養是「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週遭的環境。」那代表只重視成績表現的時代過去了。

 

 

學校的教育無法客製化

 

網路時代讓未來的學習沒有邊界,跨領域、跨學科,同時也是非常個人的。雖然對為人父母者,這樣的變化完全不同於以往,充滿各種未知挑戰,不過在資源、人力、時間,都相對有限,客製化教學的學校教育尚未能實現前,就思考相應的作法,應該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校長的引導跟分享中可以發現,生活中其實處處都可以是素養教育的題材,不管是自助或跟團旅遊。藉由自助旅行來學習數位工具的運用,或是資訊品質評估,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理解跟團旅遊的行程安排及當地人文歷史的介紹,雖然我對於跟團旅遊是排斥的 XD

 

 

讓小孩習慣當 3C 產品的主人

 

是否運用 3C 數位工具在兒童教育上,讓孩子提前熟悉數位工具的運用,到目前為止看法還是分歧的。以前我並未深入思考到底是將 3C 拿來當數位工具,或是將 3C 拿來當玩具,僅以大人也很容易沉迷其中,而抱持越晚讓小孩接觸越好的觀念。

 

在觀念釐清之後,就可以理解這兩者根本的差異,而不會排斥提早給小孩工具,讓小孩習慣當 3C 產品的主人而不是奴僕。唯一要記得的是天醫神水,要預防性的在遠視變少的時候就開始點,我現在點還來得及嗎 XD

 

(橙編按:小孩來得及,成年人的話就……XD 相關診斷與治療,還是請找附近的眼科醫師囉!)

 

在校長實際示範如何準備素養教案後,才了解要能在半小時內生出一個教案,雖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沒親自看過,可能會懷疑校長是不是有暗黑題庫在手。

 

真正實作,才能體會思念總在分手後,困難總在實作後。從一開始相關主題的數位資訊搜尋、識讀能力、瞭解問題、搜尋整合,到歸納呈現、枝微末節的取捨和難易度調整等過程中,這裡也卡、那裡也卡,這才理解其中的眉角。

 

最要命的是要將教案上傳公審這部份,要不是心存一絲苟且,抱著參加就有得獎機會被選為最佳教案,不然我還沒啥勇氣上傳 XD

 

經過一整天校長的分享跟指導,對於自己日後做教案更有信心,也更能從系統性的架構去思考理解。之後再多幾次的練習,應該就有機會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把教案做好,到時候再鼓起勇氣分享給新思惟之友。

 

 

最新活動

 

 

這篇文章 生活中處處都是素養教育的題材 最早出現於 素養教育工作坊

]]>